科尔伯格实验的启示

徐剑

      美国教育家劳伦斯·科尔伯格,曾在 1965 年做过一个道德说理的实验。他把儿童按道德水平分为三个小组,分别给予不同层次的道德说理,第一组接受高一层次的说理,第二组接受高两个层次的说理,第三组接受低一个层次的说理。试验结果发现,只有接受高一个层次的第一组学生表现了明显的道德发展,第二组学生不理解所说的内容,第三组学生表现拒绝教育。为此科尔伯格从中得出结论:“儿童只能同化在发展意义上适合于他们自身水平的道德说理”“向被试示范高于他们自身水平一个阶段的方法,才能促进道德发展”,这就是所谓“ +1 示范原理”。

      科尔伯格这一实验,对我们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很有启示。

     学校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应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德育内容、目标、和要求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和认识程度划分不同的层次。如教育学生怎样助人,可分四个层次:“不妨碍他人”、“应该助人”、“善于助人”、“助人为乐”。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科尔伯格实验说明:学生只有接受   了前一个层次的教育,才可对他们进行后一个层次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德育工作,从最基本的层次开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某些地方缺乏科学态度和方法。例如,对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本应进行最低层次的教育,可我们实行的教育却是最高层次的,向他们提出共产主义理想,并且还要求:“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试想对一个识字还不到 100 个字的孩子,共产主义事业能理解多少,对于不甚理解的事又何从去时刻准备?这种跳过几个层次的说理教育往往是没有效果的。教育过高不行,过低同样也不行,因为学生往往拒绝低于自己水平的说理教育。如对高中学生,喋喋不休要求他们:“拾到东西要归还”“不打架,不骂人”,能有多少学生洗耳恭听、乐于接受教育?必须承认,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一头过高,一头过低的现象,正如某地的一位教委主任所说的:“出现一种本末倒置现象,小学在抓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教育,而大学生、高中生则在搞日常行为规范训练。”这种脱离实际的做法,尽管不是普遍的,但已足够值得我们深思了。

                                                        写于 2001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