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定饭碗”公平吗?

    据笔者了解,目前,许多学校聘任教师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决定,这种做法看似公正,统一试卷、统一时间考试、统一标准批改,谁教的学生考试成绩最差,谁就是落聘者。落聘者甘拜下风,无可争辩,然而这种做法却给教师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一、从学生学习方面看, 考试成绩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学生本身各种因素。特别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都是重要的原因,并且各班有各班的情况,各人有各人的差异。一般来说智力差和基础知识不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多数不好。不顾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一律以考试成绩说话,就不公平了。

   第二、从教师工作方面看, 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的特点。学习成绩只是教师工作实绩的一部分,教师的成绩应体现于多方面,诸如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意志品德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现,以及完成学校其他工作情况等等。如因考试成绩来涵盖教师其他方面业绩,并且“一考定饭碗”,则难免有失偏颇,造成事实上的不公平。

   第三、从考试本身看, 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取得的成绩并非真正的成绩,往往受条件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前者是试题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如实际内容的倾向性较大,形式的改变以及难度、效度、区分度不合理等;后者则是统考过程中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有时不可能绝对避免。实践中发现,有的班级学生成绩考得差,就是考试误差造成的,而不是任课老师工作不努力和教学水平问题。既然考试本身存在误差,那就不能只以学生成绩决定教师的“饭碗”,否则对于因学生成绩差,丢掉“饭碗”的教师实在是不公平的。

   第四、从教育教学质量与学生成绩关系上看,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成绩的提高往往有不一致的地方。因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需要科研的带动,而科研具有迟效性。许多好的教学方法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体现出来。一位教师热衷于教科研,发表了十几篇论文,但在教学中没有在“应试”上下功夫,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少,期末统考,成绩较差,险些落聘。要是他下岗了,这公平吗?以学生成绩聘任教师,只对喜欢用贝(背)多芬(分)教法的人有好处,而不利于科研型的教师。

  可见“一考定饭碗”是不公平的,不可以学生成绩作为聘任教师为一标准,必须建立一套合理公平的机制让教师竞争上岗。

( 徐剑 写于 2000 年 5 月 9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