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教训

徐剑

 

所谓通货膨胀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银货币量,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上世纪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滥发纸币政策,引起货币贬值、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国民经济彻底崩溃,制造了被西方经济教科书称为“野马奔腾式的通货膨胀”。

国民政府建立之后,实行“国民党是枪杆子的财政”。蒋介石为了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发动反共战争和进行消灭异己的军阀混战,不断增加军费开支。1928年~1930年,三年间军费增加了501929年~1930年每年军费都占总支出的50以上。从1927年到1939年财政支出增加了8倍多,致使入不敷出,造成财政赤字连年上升。1937~1945年,国民党政府年年赤字占财政支出的70%以上。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军费支出更是庞大,每年内战经费占总支出的80左右,如1946年国民党政府军费支出为6万亿元,竟达该年实际支出总额的86%。财政赤字更如天文数字增长,如1946年财政赤字达8万亿元。1947年财政赤字一下子猛增到87万亿元,到1948年,赤字将高达900万亿元。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赤字,除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搜刮之外,印刷钞票成为国民党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唯一办法。抗战8年,国民政府共发行纸币100.3190万亿元,造成了通货的恶性膨胀。1945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 法币的发行额是5569亿元,比19376月的14.1亿元增加了392倍,1946年底更增至3.7261万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 2. 6 194712月高达33.1885万亿元,在1946年的基础上又增加近8倍;到1948821日,竟高达663.6946万亿元,短短的8个月里增加了19倍。币值已贬到不及它本身纸价及印刷费的价值,于是当局发行新的通货金圆券来取代法币,以1300万的比例收兑无限膨胀了的法币。1948819日付诸实施,发行总限额为20亿元。但政府当局很快自食其言,194812月,金圆券的发行量已达83.2亿元;19491月,再增加至208 亿元;19495 ,更猛增至67.9458万亿元。如果以1300 万的兑换率折合成法币,则数量高达203837400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相当于19376月的144565531900倍。当时国民党在上海有5家印钞厂、几十部印钞机,每天印制法币230亿元,不能满足需要,只好到美国和英国印钞,再用飞机、轮船运回国内。为了解决印钞矛盾,票面额也就越印越大,从100元额1万元、10万元,最后竟出现50万元、100万元一张的巨额大票。

1940年起,国民政府财政开始了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升指数超过通货增发指数,如以19376月为1,则1945 8月,法币发行指数为394.84,同期重庆物价指数为1795.00;到1948819日,发行指数为470705.39,而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5714270.3019488月到19495月,短短10个月中,发行指数为307124.3,同期上海物价指数达6441361.5。自19376月到19495月,货币发行指数为144565531914.9,同期上海物价指数为36807692307691.3前者达1400多亿倍,而后者却高达36万多亿倍。 看看法币的购买力,如有法币100元,37年可买两头黄牛,38年可买一头黄牛,39年能买一头猪,41年能买一袋面粉,43年买一只鸡,45年买一条鱼,47年买不到半盒火柴,48年只能买三粒大米,49年只能买1粒米的千分之二。物价的上涨创下天方夜谈:在1948年,沈阳的鸡蛋20万元1个,上海的开水2000一杓,北平的圆宵1万元一个,南京的油条5000元一根。人们买东西都要提整捆的钱。

国民党政府延续十多年的通货膨胀,使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恶化,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工薪阶层深受其害,虽然按货币计算的名义工资有所增加,但由于物价飞涨的速度比通货膨胀的速度更快,则实际工资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物价飞涨成了天文数字,不少人辛辛苦苦的积蓄,顷刻间化为一堆废纸,当时不少人就自杀了。1946年下半年,仅北平、上海、南京三地失业和无业人数就达260万,1947年,上海一地就达200万。农民的苦难也十分深重,虽然粮食也在涨价,但由于从国外进口了大量的粮食,促使粮食价格的上升在商品价格指数方面要比其他大多数商品慢得多。通货膨胀促使农用工具、种子、肥料以及其他农民必需品的价格猛烈上涨,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加大,农民难以有好的收入。因工业品与农产品交换价格剪刀差扩大,农民出售产品换回来的工业品日趋减少,造成实际生活水平大大下降。特别是无田地贫雇农,需花高价买进粮食以度日,通货膨胀对他们来说更是灾难性的。仅在1946年,饿死人数就达到了1000万人! 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恶化了人民的生存条件,激起了人民的愤慨与反抗。从194612月起,国民党统治区各阶层人民不断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民主爱国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终于宣告了国民党政府统治及其通货膨胀政策的最后结束。

国民党政府恶性通货膨胀的历史教训:

第一,必须控制好财政赤字。理论上说,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是财政的最佳情况。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财政平衡,即在一定限度内,存在一点财政赤字,也不是没有好处,如当居民消费不足的情况下,加大政府投资,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当然这不能作为长久之计。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赤字累积过高,就像一间公司背负的债务过多一样,势必造成货币下跌。此外,弥补财政赤字或用往年财政结余弥补,或向银行透支,或借债弥补。但绝不能像当时国民政府那样,弥补财政赤字完全建立在发行纸币的基础上,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第二,一定要控制好纸币发行量。 纸币是按照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纸币的发行量应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或以黄金储备量为依据。现在世界各国的纸币发行都不再同黄金直接挂钩,而受商品可供量与纸币流通速度的制约。有公式:货币发行量=商品价格总数 / 货币周转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数=待售商品的总数×价格。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教训之一:不看商品总数,盲目大量发行纸币,当纸币贬值时,必然引起价格上涨,即形成通货膨胀。

第三,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经济运行既要有市场“看不见的手”,还要有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国民党统治时期通货膨胀的另一教训:盲目大量发行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而恶性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又不去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伴随着通货流通速率的加快,物价上涨的速度会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纸币发行速度,发行与物价赛跑,循环相因,最后,货币制度与国民经济必将一起走向崩溃。

第四,必须实施正确的金融策略。抗战胜利之初,南京国民政府拥有黄金186621公斤,美元9亿元,接收的敌伪产业折合法币10万亿元, 相当于当时法币发行额5569亿元的20倍。此外,还有美国给予的救济物资和美军剩余物资约20亿美元。这些都为政府整顿税收,平衡财政收支,抑制通货膨胀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但是当时国民党政府没有很好的决策,实施了错误的金融策略,丧失了调控的机会,如对中储处置失当,助长了抢购风;不合理的汇率、进出口政策,又促进物价飞涨,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可见处理金融危机,仅有物质条件还不行,还必须实施正确的金融策略。(

(徐剑   写于200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