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以“不求甚解”

徐剑

    不知哪一位文人,把“不求甚解”当作贬义词,成了读书、治学态度轻浮的评语,这实在是一种误解。我认为读书可以“不求甚解”,因为天下之书浩如烟海,一个人皓首穷经也难涉猎于万一。每读一书,必求甚解,谈何容易,何况人生苦短,逝者如斯,一味求解,能读完几本书?因此只有“不求甚解”,了解一个大概,方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便于获得广博的知识。

    其实,我国古代就有人用“不求甚解”的态度去读书。东晋末年诗人陶渊明就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认为读书要广泛涉猎,领略大意,抓住要害,不要钻牛尖、拘泥于章法之中;连“读书破万卷”的唐朝诗人杜甫,读书也有点不求甚解,他说:“读书难字过”,连无关紧要的生字也不去费心查清;宋代理学家陆象山说得更清楚:“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去且放过,不必太滞。”看来读书不求甚解也是无可非议的。

    现在,还得要提倡“不求甚解”读书方法。因为如今大家工作都很繁忙,市场经济大潮促使人的生活节奏加快,每本书去“熟读精思”哪有时间?依我看,对那些自己专业以外的书籍,自己用处不大的或一些水平不高的书,可以照鲁迅说的那样:“随便翻翻”,只了解一个大概就行了。当然对自己专业的书还是要“求甚解”的,该精读的要精读,否则怎能谈得上“钻研业务”。可见,一味地“不求甚解”,也是不行的。

                                           写于2001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