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死的等级

徐剑

    人固有一死,但死也不公平,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死也是分等级的。如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讳称。《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唐书百官志》:“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不同人的死有不同的殡葬,规模上有很大的悬殊,其大小完全由“官”职和社会地位决定。中国古代君王至高无上,生前享有种种特权,死后享有最高规格的墓葬。如秦始皇墓,即始皇陵,其规模是空前绝后的,工程浩大超过埃及金字塔。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只是“始皇陵”的一小部分,面积仅占三十分之一,然而就是这三十分之一,却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举世闻名。除皇帝外,其它三公九卿、中央官和地方官,按官位大小,实行不同等级的厚葬,但规模不可能超过皇帝。至于平民百姓,除富人外,不可能厚葬的,特别是奴隶,为他人劳动了一生,死后连棺材也不给装,只是草草埋藏。
    等级式墓葬的古风在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曾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不论是平民,还是当官的,也不论官的大小,一律实行火葬,骨灰一律摆在骨灰盒里,这种做法比起过去等级式墓葬来,确是平等得多了。但由于我国存在“官本位”文化,不同地位的人葬礼上仍有等级区别,特别在单位上有一定职务的人去世后,往往都要举行发讣告、送花圈、赠挽联、遗体告别、开追悼会等礼式,至于单位普通工作人员,无官无职,一般不会有大的葬礼,有的连追悼会也不开,仅由家属进行送葬、安葬。
    我想起毛主席曾参加一个普通战士追悼会的故事。这位普通战士名叫 张思德,有一点文化,参军11年了,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了团长甚至旅长,可他还是一名普通战士。 1944年9月,领导安排张思德去烧炭,一天中午,窑洞突然塌方,他被砸埋在窑里献出了生命。张思德牺牲后,毛主席要求给他准备最好的棺材,并要开追悼会。追悼会上,毛主席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毛主席指出:“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最近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一位普通的女教师,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火花那一天,有一千多人来为她送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送来了花圈,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这位女教师名叫郭力华,1984年21岁大学毕业志愿到青海师范大学支教,1992年调到海南师范大学,为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23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自己的角膜奉献给了他人。郭力华不过是平凡岗们上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没有较高的职位。共和国的总理为一位普通教师敬献花圈,意义显然不是一般。
    毛主席参加普通战士追悼会和温总理给普通教师送花圈,都在谈化“官本位”意识,向世人说明:一个人不管有没有职务,也不管社会地位的高低,只要他对人民“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我们都要肯定。不可否认,当官者中的大多数人,对人民都“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去世后为他办葬礼无可厚非;但无官者中的大多数人,同样对社会作过贡献,有的贡献还是比较大的,对其一生理应得到肯定。曾有一个乡村小学教师,三十年如一日,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农村孩子,长期担任两个班语文教学任务,每周都在二十节课以上。1992年评职称,他和当时的校长都符合中级职称条件,但名额只有一个,他为了学校整体利益,主动放弃评选。而到了第二年,他因到了退休年龄,失去了评选资格,所以辛苦了一生,连“小学高级教师”都不是。2004年他因患食道癌去世,葬礼那一天,这个学校没有去一人送葬。同在这个学校,二十前做过校长的一位领导,前年去世,当地教育部门在这个学校为他举行了400人规模的追悼会,所作的悼词对这位校长所作的贡献作了充分肯定。
    我们并不要求领导都要为每位普通人去世开追悼会,也不可能为每个低层草民送花圈。但破除“官本位”意识,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承认劳动群众创造了世界,对每个无官无职的下层人士一定要肯定其一生对社会的作用和贡献,这对现任领导来说是必须的。愿大家都能认识到毛主席参加普通战士追悼会和温总理给普通教师送花圈的象征意义,消除死的等级,让所有的人阎王面前都平等吧。
     2007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