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

          ——纪念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105周年

 

今年929日是前苏联著名作家、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诞辰105周年纪念日。这位作家曾被高尔基誉为“精神战胜肉体的光辉榜样”,值得一代人又一代人学习。他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超越时空,永远是人类精神的支柱。

一、用求知战胜贫困

1904929日,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维里亚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父亲是酿酒厂的制曲工人,曾在城里打过工.当过五年邮差。他到过彼得堡,服过兵役,接触过进步的大学生,知道一些革命者与沙皇作斗争的故事。母亲出身更是贫寒,从小就给人家干活,放鹅、种菜、照看孩子。他们婚后生下六个儿女,夭折了两个。奥斯特洛夫斯基最小,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母亲除了做家务带孩子,还替人家做针线,当女佣。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家为生计所累,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所有孩子自幼便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但非常难得的是,尽管家里一贫如洗,所有孩子都学会了读书习字,有的还念完了小学。

奥斯特洛夫斯基11岁就进当地的火车站食堂当小伙计,14岁进发电厂,给司炉工、电工打下手,干过锯木柴、卸煤等杂活。尽管生活艰难,但他用求知战胜贫困。他只上过几年小学,在学校里成绩非常优秀,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他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爱好文学,在学生自编手写的“杂志”《青春的色彩》上曾发表过习作,创作过童话、短篇小说和诗歌等。离开学校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想尽办法借书阅读,经常到一个报贩处读报,甚至把自己有限的午饭让给报贩吃,以换取报刊来看。他在十二岁时就读过英国女作家伏尼契的代表作《牛虹》,从此,牛虹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坎里。

二、用坚强制服厄运

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他正是这样做的,在他的人生任何时候总能“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排除一切障碍,顽强地坚持斗争,用坚强制服厄运。

奥斯特洛夫斯基是“革命的红小鬼”,13岁时,他就开始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给布尔什维克地下组织张贴传单、刺探情报。15岁那一年,他加入共青团。有一次,他走在街上,突然发现地下革命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被一名全副武装的匪兵押着,迎面走过来。他不顾一切,猛地朝匪兵扑去。革命者意外获救,他却因此被捕。敌人不管如何严刑拷打,他始终没吐露一个字,表现了他的“钢铁意志”。 不久,奥斯特洛夫斯基参加了红军,走上前线,同白匪作战。在红军部队,他坚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经受战争烈火的考验。 当过侦察员,当过骑兵,跃马挥刀,作战英勇,多次得到书面嘉奖。不过,他的身体出了严重问题,遭遇了五次不幸:

第一次不幸是在16岁那年,他腹部和头部受重伤,在野战医院的病床上度过了两个月,经常处于昏迷状态。出院后,右眼因伤而丧失了80%的视力。于是转业来到地方。他参加过肃反委员会的工作,在铁路总厂担任电工助理,并被选为团支部书记,同时进电工技校学习。

第二次不幸是在他17岁时,感染了伤寒、风湿病、骨结核等病。 那一年,他带头参加修建一条铁路支线的艰巨工作。当时在铁路工地上,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遭遇匪帮的偷袭。奥斯特洛夫斯基咬紧牙关,拼命干活。但在即将竣工时,他双膝红肿.步履艰难,医生诊断染上了伤寒,并患了风湿病,常昏迷不醒,被送回老家。在母亲悉心照料下,他才勉强活了过来。病情稍有好转,他又返回劳动工地。一次他参加第伯聂河上抢捞木柴的紧张劳动。由于长时间泡在齐腰深的冰水中,致使风湿病更加严重,很快并发了骨结核,多发性关节炎,肺炎,病情迅速恶化。不久,医疗鉴定委员会为他签发了一等残废证明。可他藏起证明,要求安排工作。后来他当过团区委书记、全民军训营政委、地区团委委员、团省委候补委员。

第三次不幸是20岁那年,他又遇上一场车祸,右膝受伤,引发了痼疾,关节红肿胀痛.活动困难。但他仍与厄运抗争,战胜不幸,克服困难,坚持工作,曾一度担任团省委书记,还加入了共产党。

第四次不幸是22岁时,因风湿病、骨结核恶化和两年前车祸造成的后遗症,他无法再行走,完全瘫痪,卧病在床,并且双目逐渐失去视力。 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

第五次不幸是他23岁时,不仅全身瘫痪,而且双目全部失明,一点也看不见东西。这一残酷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反而使他更加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在他26岁那一年他接受第九次手术,刀口缝合后,竟有一个棉球留在体内。取出棉球,又要切开刀口,再次施以麻醉。当时麻醉药紧张,于是他主动提出不用麻醉,直接打开刀口,取出棉球。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再次表现了他的“钢铁意志”。

三、用创作抗争死亡

 奥斯特洛夫斯基遭遇了五次身体的不幸,特别是他在22岁时,他全身瘫痪,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但他丝毫也不悲观消沉,“只要心脏还没有停止跳动,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党有用的人。”于是在人生最艰难时刻,他决意通过文学作品作为“进入生活的入场券”,来展现个人的生活体验和自己所处时代的面貌。他最初创作的一篇关于科托夫骑兵旅成长壮大以及英勇征战的中篇小说。两个月后小说写完了,他把小说封好让妻子寄给敖德萨科托夫骑兵旅的战友们,征求他们的意见,战友们热情地评价了这部小说,可万万没想到,手稿在回寄途中被邮局不慎遗失。这意外的打击并没有挫败他的坚强意志,于是自那时起,他开始构思规模更大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创作。开始创作时, 尽管躯体几乎不能动弹,疼痛难忍、但奥斯特洛夫斯基还是借助刻字板,独立完成了小说的开篇。由于是他瞎摸着写,看不见自己所写的字,不免行与行重叠、字与字重叠,写出来的别人无法辨认,于是他才改为口述著书,由母亲、妻子、妹妹以及其他亲朋好友帮助笔录。每天,他需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不仅需要记住作品的总体脉络,将构思形象化、细节化,还不能遗忘所写的句子及所用的词语。他通常在深夜里文思泉涌,成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的文字喷薄而出,为了抓住转瞬即逝的灵感,他只能整宿不眠,反复吟咏脑海中的珍贵片段。小说中的每个句子都经过了他的精心锤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从中可以读到有关作者生活的大量真实片段。193110月,小说的第一部封笔,并于1932年付梓。第二部于19335月杀青,1934年出版。 1934年底,他着手创作一篇关于科托夫斯基师团的“历史抒情英雄故事”,即准备写《暴风雨所诞生的》,到1936年的1214日,完成了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第一部)的校订工作,8天后,即1936年的1222日,他就与世长辞了。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是个奇迹,从22岁起,饱受病痛折磨,在生命的最后10年他从未向死神低头。在体能严重哀竭的情况下,他执意要用创作抗争死亡,将描写自己这代人命运的小说留传后世。 奥斯特洛夫斯基胜利了,他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当时就被翻译成乌克兰语、波兰语、摩尔多瓦语、楚瓦什语等多种文字出版。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被吸收为苏联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底,苏联政府为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授予他列宁勋章。

无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曾评为影响历史的百部经典之一, 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是人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仅在前苏联,这部作品就以61种文字印刷了600多次,发行量达3000多万册。

.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这一名言,正好说出了他的人生价值观。尽管他的生命只活到32岁,但在他“停止生存”后,他的精神产品仍在更多的“为人们服务”。他的作品曾帮助世界上无数读者度过了一道道生活难关,指导了大家认识了人生的价值;令众多濒于绝望的人找到了希望的光明,获得了重生。无论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精神战胜肉体”的伟大精神,还是在他的作品上所表现出的对人生的追求和信念,都已成为全人类顽强抗争的宝贵榜样。(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