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人为什么爱戴纳赛尔?

徐剑    

埃及前总统迦玛尔·阿卜杜尔·纳赛尔(1918-1970),是最有影响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也是当今世界最有争议的领导人,有人歌颂他,有人谩骂他。不管人们怎么说,有一点是肯定的,纳赛尔深受埃及人民的爱戴。


    1970年9月28日,纳赛尔在主持约旦和巴勒斯坦游击队间的谈判仅几个小时之后,因心脏病突发去逝。当天晚上,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宣布这一噩耗时,成千上万的开罗民众走向街头。他们悲伤地哭喊“雄狮死了!雄狮死了!”“ 纳赛尔! 你活在我们心中!”。那一夜,整个埃及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为了悼念纳赛尔,全国各地民众纷纷涌到开罗。一时间,开罗人口迅速上升到1000万,吃饭住宿无法解决,政府只好决定停开所有来开罗的火车,但群众乘汽车、骑毛驴,更多的人步行,继续涌向开罗。10月1 日,埃及为纳赛尔举行了隆重的国葬,有500万人聚集在灵车开往墓地的道路两边,为他送葬。


    埃及人为什么爱戴纳赛尔,这与他一生所做的三件大事密不可分。


    第一,他领导发动了七月革命,解放了埃及人民。


    1918年纳赛尔生于艾斯尤特省的一个职员家庭。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反英示威,数次入狱,在狱中曾参加青年埃及党。1938年毕业于开罗皇帝军事学院,后任该学院教官。40年代中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1941年随英军赴苏丹战场。1942年任皇家军事学院教官。1948年参加巴勒斯坦战争,曾获“法卢加之虎”称号。1950年任“自由军官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


    为了反抗法鲁克封建王朝和英国残暴统治,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举行了大起义。这天凌晨2点钟,在纳赛尔的指挥下,起义队伍占领了广播电台、电话局、电报局、飞机场、火车站等要害部门。不到6个小时,起义军完全控制了开罗城,然后又包围了王宫。当时有许多军官主张处死国王法鲁克封,但纳赛尔主张饶国王一条命,将他流放。在起义军发出最后通牒后,法鲁克封只好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乘游艇离开埃及,驶往意大利定居。纳赛尔领导了“七月革命”,推翻了法鲁克封建王朝,完全符合民族的利益和人民的愿望,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当开罗人民听到埃及新政权诞生的喜讯,纷纷走出家门,拥到大街小巷,围着起义军唱啊,跳呀,没有谁不在欢呼“七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收回苏伊士运河,维护国家主权。


    苏伊士运河的开凿工程始于1859年,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建成通航。 当时埃及每年都要安排6万民工在工地上。他们用锄头、铁锹等简陋工具,甚至用双手挖掘泥土,用篮子搬运。恶历的劳动条件先后使12万民工丧生。埃及人民用了巨大代价建成了苏伊士运河,但在通航后并没有给埃及带来应用的实惠。长久以来,运河的经营权掌握在运河公司手中,其中英法占有绝大多数股份,每年的收入超过1亿英镑。埃及在运河公司中只占有5%的股份。如1955年运河收入1亿美元,绝大部分被英法瓜分,埃及只得300万美元。纳赛尔对此一直耿耿于怀,把英法控制运河经营权看成是民族的耻辱,七月革命胜利后,他再也不能容忍国家的主权任人侵犯了。经过多次谈判,首先迫使英军在1956年6月全部撤出了埃及。7月26日,纳赛尔宣布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回国有,这一决定立即遭到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对。1956年10月29日,英法伙同以色列发动了苏伊士战争,即第二次中东战争。在全世界各种进步力量的支持下,纳赛尔领导埃及军民作了英勇抵抗,最后迫使英法以停火并从埃及撤军,从而取得了收复运河斗争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全长172.5公里,航道宽110米,是世界上无船闸阻挡的最长运河。它沟通了欧、非、亚三洲,过往船只多、货运量大,被誉为“东西方海上捷径”、“世界航海的咽喉要道”。现在苏伊士运河为埃及人民创造了大量的财富,被看作是“埃及经济繁荣的生命线”。纳赛尔代表人民意愿,收回苏伊士运河,维护国家主权 ,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


    第三,提倡和奉行阿拉伯社会主义,领导埃及人民大力发展经济。


    纳赛尔上台后,提倡和信奉阿拉伯社会主义,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发展经济,国势蒸蒸日上。他把社会主义解释为“建立一个富足和正义的社会,一个劳动和社会均等的社会,一个生产的社会和福利的社会。”于是他先后大力实施了“三个化”:


    (一)实行土地改革,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七月革命后,纳赛尔注重土地改革,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令,限制大地主所有制,并让无地少地的农民购得了一些廉价土地。不久,在农村又开始了合作化运动,到1967年有4800多个合作社,270多万社员。


    (二)发展人民所有制,实行企业国有化。所谓“人民所有制”,即由人民控制一切生产资料。纳赛尔说:“应由人民掌握所有生产资料,根据预定计划决定利润的处理”。他特别强调:“扩大民族财富的工作不能由私人资本家领导,更不能由剥削成性的垄断资本家肆意控制。”于是他上台后,大力实行企业国有化,积极发展“人民所有制”。政府接管了埃及法鲁克企业,将较大的工业、商业、运输企业以及银行、保险公司实行国有化,又收回了苏伊士运河的所有权,并对美、法在埃及的企业实行埃及化。


    (三)改变分配方法,注意人民利益均衡化。纳赛尔不主张废除私人所有制,允许私营部门存在,保持适当的收入差距,但不能搞两极分化。为了在人民内部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他改变了分配方法。如通过颁布多项法令,要求公司抽出纯利润的25%支付给劳动者或用作服务事业的基金,规定了最高工资限额。他多次增加教育卫生事业的拨款。学龄儿童的入学历,由1952年的45%上升到1970年的75%,医生人数也增加3倍多。


    纳赛尔特别强调“社会主义是建立在正义和富足需要的基本上的”,他所谓的“富足”,即指生产和发展。纳赛尔把发展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中心内容。为了“富足”,他在埃及加快工业化步伐,实行计划商品经济。1960年~1965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埃及的国民生产总价由128000万埃镑增加到176000万埃镑,每年平均增长率为6.5%。在他任总统10多年的时间内,埃及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两倍多,绝对多数的人走上富裕之路。


    纳赛尔做了以上三件大事,得到人民尊敬和拥护。此外,埃及人爱戴纳赛尔,还因为他为人品行高尚,无私而俭朴。他对人民认真负责,自己有过失敢干承认。当六·五战争给埃及带来沉重灾难时,纳赛尔主动辞职,要求人民对他审判。可是埃及人民并没有责怪他,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他的住所,高喊他的名字,请求他不能辞职,整整在门外等了17个小时,直到纳赛尔答应大家要求时,人们才满意离去。纳赛尔从不利用个人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当了总统,两个叔叔仍在老家农村当农民。他的女儿考大学时,因分数不够,没能进入开罗大学读书。他平时生活很俭朴,既不住富丽堂皇的宫殿,也不为自己建造豪华别墅,而是一直住在七月革命前就已买下的那幢简朴的住所。他去世时,个人存款只有610埃镑。


    纳赛尔不仅是埃及人民一致公认的领袖,也是整个阿拉伯世界崇拜的偶像,人们尊他为“船长”和“雄狮”。纳赛尔还是著名的国际政治活动家。50年代中期,他参加了万隆亚非会议,并和铁托、尼赫鲁一起发起不结盟运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他为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和亚非人民团结反帝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9月17日毛泽东在同埃及驻华大使哈桑·拉加卜的谈话时,称纳赛尔总统是“亚非地区的民族英雄”。纳赛尔确是一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深受人民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