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教育不好自己的儿子


徐剑

    慈禧与咸丰两人只生了一个的儿子,他就是同治皇帝。慈禧非常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栋梁,文武双才之精英,将来开疆拓土,建立文治武功,创造太平盛世。她对儿子的教育费尽了心血,广招天下名师教儿子学习。教育同治皇帝有四个老师,个个文坛宿儒,人人满腹文章,有两个老师还是状元出身,其中一个是大学士翁心存,有过人才学,曾当过咸丰帝、恭亲王、惠郡王的老师,他培养的儿子翁同龢高中状元,又帮助儿子培养孙子成了状元。可以说当时的同治皇帝,是世界上享受着最丰富、最优良的教育资源的人。然而,慈禧对儿子的教育却是失败的,同治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弄文习武都不行。论“文”,同治学了十二年古文,都不知道断句断在哪里,到17岁亲政时,看奏章非常困难,更批阅不了奏章;说“武”也不行,骑马,射箭、放枪都不行,什么武术都不会,身体更是虚弱,在二十岁左右就身患重病,一命呜呼。受教育期间,尽管有那么多的老师尊尊教诲,而同治好的方面没有学到,坏的方面却成了习惯。他比父亲咸丰还荒淫,常常带了两个心腹太监,换上平民服装,偷偷溜出皇宫,到京师的南城娼妓区去寻花问柳,夜间不回皇宫。他当了皇帝,任用小人,决策轻率,不顾国力,贸然决定重修圆明园,最后又半途而废,造成极大浪费。总之,同治皇帝在德智体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缺陷。 慈禧替儿子规划好的一切没有按着预先的轨迹出现,最终因儿子没能形成大气候而伤痛了自己的心。
     慈禧对同治教育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
     一、缺情的“母教”。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同治所受慈禧的教育是缺情的“母教”。清宫规定,嫔妃生了孩子后,不能自己抚养,必须由正宫和宫女抚养。慈禧是咸丰的妃子,生了同治,不能由自己抚养,不能与儿子朝夕相处,也没有奶水喂给儿子,加上慈禧生性严厉,缺乏女性的温情,同治对她也就没有依恋之情。尽管慈禧非常重视对小皇帝的教育,特别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但由于缺少母爱,使小皇帝出现心理缺陷。这种缺陷,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和艾里克森的儿童成长学说,是会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的。
     二、失趣的“师教”。
     教育同治皇帝的老师虽然都是文坛大儒,但只是“四书五经的大师”“知识伦理教育的高手”,并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不会对儿童进行心理教育;尽管他们把教育皇帝看成是一项光宗耀祖的工作,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偷懒,而他们对同治的教育有许多方面违背了规律。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学习负担不能太重,学习时间不宜太长。小皇帝清晨起来要坐朝,早朝后就开始上课。上的课有蒙古文,满文,汉文,拉弓等。开始让小皇帝学习半天,后来慈禧要求他全天学习。这对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显然负担过重。负担过甚,时间过长,其结果是学习疲倦,注意涣散,心不在焉。翁同龢日记曾有记载:小皇帝“读书微倦,略有戏。”即说他心不在焉,读书厌倦。儿童心理学又告诉我们,2-7岁的儿童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其思维带有具体形象性、直观行动性的特点。但是,同治帝学习的教材却是高度抽象的四书五经。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都是成人化的,与儿童的心理不相适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皇帝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式又是填鸭式的,显然对学习不会又什么兴趣。儿童心理学还告诉我们,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儿童应该在游戏中学习。教育同治的老师,只注重要求皇帝读书,进行知识伦理教育,可他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所教育的对象不仅是位皇帝,同样是一个顽童,他每天需要游戏,游戏也是他成长中最重要的心理需要。不给时间让同治玩游戏,这无形中剥夺了儿童率真顽皮的天性。没有游戏的学习,不可能激发小皇帝的学习兴趣来,只会感到味同嚼蜡,索然无味,其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三、无效的“伴教”。
     同治开始读书时,没有一个同学,后来就找来一两个陪读,实行“伴教”。“伴教”其实就是代皇帝受罚。同治上课经常捣乱,违反纪律,按以往旧制学堂教育,理应要受老师的斥责或者惩罚。但由于他是皇帝,地位特殊,不能直接惩罚他,所以就斥责伴读或体罚伴读,以便杀鸡给猴看。这种“伴教”是没有什么效果的,斥责或体罚伴读后,同治照常犯错误,并且越犯越严重。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出生不久的幼猴从小离开母猴,如果经常有小猴与它一起游戏,这头实验小猴的发展就比较正常。如果缺乏同伴,它的发展会产生许多问题。同治皇帝就是在缺乏同伴环境下成长的。虽有两个陪读,实际上同治仍然是一个人的教育,不可与同伴交流、游戏,缺乏同学平等竞争的环境。如果他不是皇帝,不是高人一等,与陪读进行“合作学习”,其教育效果一定会好些,使他能够健康成长。
    历史过去一百多年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又怎样呢? 由于“应试教育”,孩子学习负担非常重,没有情感的教育,失趣的“师教”仍然存在,不少家长往往只在乎孩子考试分数,却很少关心孩子其他方面的发展和需求。尽管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但从家庭到学校,并没有形成孩子的自我发展的良好环境。但愿从慈禧对同治教育的失败,能给我们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