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 “2009 国庆征文 ”之二

小书包见证大变化

                  徐剑

                 写于 2009 年 8月 30 日

 

“小嘛小儿郎呀,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每当有人哼起这首歌时,我就想起自己小时候读书的情景,同时把我的目光凝聚在小小的书包上。

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的小学,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母亲为了给我做书包,一夜没睡觉。她找出一堆碎布头,全选用蓝色的,一块一块拼凑,一针一针缝连,做成一个长方形书包,还算漂亮。当时很多孩子用的书包都是家里人做的,一般用蓝布给男孩子做书包,用花布或红布给女孩子做。书包做得都比较小,只有两本书长,一本字典厚,但也够用了,因为那时候放在书包的书不多,只有语文和算术两本书,此外放一支铅笔、一块橡皮。我们每天把书包斜挎在肩上,也就高高兴兴地去上学。

到了我上初中时,看见有一些同学背那种军用黄包,特别神气,心里非常羡慕。于是回家就向母亲要书包:“娘,我们班上不少同学有黄书包,真好看,我也想要一个。”母亲没有说话,但露出一脸无奈。当时父亲在傍搓绳,听了我的要求,开始怪斥我起来了:“你不是有书包吗?能用就将就着用吧!”接着父亲又一次说起他解放前读书的事:“你知道吗,我九岁那年,上了两个月的私塾,当时只有一本《三字经》,上学放学都拿在手上,根本就不知道书包是个什么玩意儿。你现在比我的条件好多了,用上了书包。”听听父亲的话,再看看母亲的脸,心想黄书包是没有什……。

也许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吧,一年后,母亲用了二十个鸡蛋,到供销社商店换来了一只军用书包,圆了我的新书包梦想。书包是草绿色的,比我原来用的书包大得多,能放进五六本书。它是帆布做的,不易磨损,比较牢固,一直用到我高中毕业。

九十年代,我的儿子上了小学,那时条件比我当年好得多了。儿子上学第一天,我就给他买了新书包,书包正面印着“蓝精灵”图案,非常漂亮。那天儿子特别高兴,蹦蹦跳跳去上学,嘴里还哼着童谣:“我有一个小书包, 背在身上多神气。打开心爱的小书包,一样一样看仔细: 铅笔、橡皮、卷笔刀,越看心里越欢喜。背上心爱的小书包,我呀就要上一年级。”儿子 上小学共用了两个书包。我曾对儿子说,学习好坏与书包没有关系。儿子还是比较听话的,不一味追究好书包,后来上中学六年,他也只用了两个普通书包,但容量比较大,能放好多东西。儿子学习还算比较努力,上了大学后,又考上研究生。

儿子上了十年的中小学用了四个书包,比我上学多用了两个,但和现在的孩子比,儿子的书包还是用得少的。我的邻居小王的女儿,2009年下半年,她才上小学六年级,而她家里用过的书包已堆成了一个小山。从一年级开始,小王每学期都要给女儿买一个新书包,一年至少要买两个,旧的还没破,新的就滚滚来。小王曾对我说:等到孩子考上大学后,他家可以开书包店了。像小王的女儿这样用书包,在现在孩子中并不是个别现象。2009年下学期,我曾到一个小学调查该校二(3)班学生,发现该班有1/3的学生上学才两年就更换了书包,并发现许多孩子都喜欢名牌产品,如史努比书包、迪斯尼玛利猫书包、迪士尼 减负包 威豹双肩包、蓝猫淘气包等。 现在书包如此多,并且多数是品牌,这说明经济好了,产品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也大发展了。

如今的书包和我们那个时代相比确实不知好了多少倍,也好于我儿子的那个时代,除了数量多,质量更是好。现在书包材料各异,一般都是用上等的纤维和丝绸做的,最差的也是尼龙布做的,而且做功都很精细,那种碎布头缝成的土书包、帆布做的黄书包早已成为历史。我很羡慕现在的孩子赶上了好时代,所用的书包五花八门,各种款式和花色都有。仅说书包颜色,不再是单一、单调,有粉色的、红色的,有黑色的、蓝色的、绿色的,还有的书包是五颜六色,让人看了眼花缭乱。书包上的图案更是丰富多彩:有小熊维尼、有米奇、有幽默的唐老鸭等,特别是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更使书包显得漂亮。孩子们背着小书包走在街上,像朵朵小花,光彩夺目、美丽照人。现在的书包不仅样式好看漂亮,连功能也可谓齐全:有的书包正面有一个前兜,可以放钥匙和学生证;有的书包两侧各有一个侧兜,可以放水瓶和跳绳;有的书包针对小学生不善管理的特点,里面做成了四到五层的内兜,可以分别排放铅笔盒、书本、各类文具;还有的书包具有点灯功能的,满足特殊情况下需要。书包的结构更起了很大的变化,小学生背的书包,均由单肩斜跨式变成了双肩背包,双肩背方式能分散背包重量,不会让体形遭扭曲,完全符合学生生理健康的需要;有的书包不用背,带轮的,有拉杆,使用省力、方便,设计很科学,这种轮式书包对年纪稍小的学生是个不错的选择。

现在孩子书包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于我那时候。我上学时书包里的东西很简单,只有《语文》和《数学》两本书,这一方面反映那时候经济困难,生活不好;另一方面也说明那时的孩子学习压力不是很大,课程简单,也没有课外书,知识面比较窄。到我儿子在上小学时,书包里面的东西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语文、数学课本外,还增加了自然、地理课本。到了中学,儿子书包变得越来越沉,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复习题、模拟试题、模拟试卷等几乎装满了书包。由于应试教育,近十多年来学生书包里东西和我儿子上中学时差不多,一直很沉重。而到了20096月,在我们江苏省,自从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不少学校注重了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孩子们书包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们背上了漂亮的双肩多功能书包,里面减少了各种作业本和有关应试的书籍,增加了跳绳、毽子、小制作、水壶、手绢等东西。不少孩子的书包里已融入高科技,如装进了好译通、快译通、文曲星等数不胜数的新东西,甚至有的书包里还放进了数码相机,孩子们成了数码消费的一族。即使放进的各种铅笔、钢笔、橡皮、削笔刀也与过去不同,都是环保新产品,特别符合孩子的人性化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用品,满足了各年龄段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也令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书包从轻到重,再到内容多样化,折射了我们教育理念的变化,也反映了学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

小书包见证大变化。从碎布头书包到现在绚烂的书包世界,昭示出学生学习生活的进步和提高,更体现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伴随着经济日益繁荣,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空前大发展。衷心希望现在的孩子珍惜幸福时光,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报效祖国,为振兴中华“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