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三导”

                               徐剑

    

     材料作文就是给一些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写成文章。抓好材料作文的“导读”、“导仿”、“导创”,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导读

    读懂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前提。因为对材料的整体把握,精神实质的准确表达,以及必要的扩展和想象都是以读懂材料为基础。如果读不懂材料,或对材料一知半解,那么写起文章来就抓不住实质,不能集中立意,“下笔千言、离题万能里”,这样怎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必须认真指导学生去读材料。

    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力求理解所给内容,把握材料的中心和要点,掌握其精神实质。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评点、撷取、和引发。评点是指一边阅读,一边在材料的空白处随手写下批注、心得、意见等,以便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认真研究材料的主要内容;撷取是让学生直接从材料中采撷、吸取有用的养料,融化成自己文章中的血肉,包括观点的撷取和语汇的撷取两个方面;引发是因材料中的一个句子、一个片断、一个细节、一个人物或一个有启示意义的信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激起创新写作的动机。

     二、导仿

     “仿”就是摹仿,即要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学过的范文当作范例进行摹仿写作。这是创新写作的第一步,对小学生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一般都要经过仿作这个阶段。“仿”可以仿句、仿段、仿篇、仿立意、仿结构、仿技巧等。例如学生读了《第一场雪》这篇文章后,我要学生以该文为蓝本,仿照其结构特点来写“雪类”、“雨类”、“风类”之作文,于是学生写出了《冬雪》、《春雪》、《第一场大雨》等文。指导学生仿作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仿作不是照抄内容,不是改头换面,要另选作文题材,无论写人、记事、状物都必须是学生自己熟悉的,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二是“仿”是为了“不仿”,仿作的同时也要进行“创作”,要“取法呼上”,否则一味模仿,亦步亦趋,培养不了创造思维能力,学生的写作水平永远难以提高。

    三、导创

    “导创”是指在仿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写出具有新意的文章。如何导创呢?主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立意。我曾经给学生提供过这样的材料:“小华和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检到一只钱包,里面有 500 元人民币……”,要求学生根据这则材料,从多角度思考立意,进行创造写作。于是学生写出了许多好作文:有的从赞扬拾金不昧精神的角度写出了《两个好孩子》,说是小华和小明拾到钱包后,想方设法交还失主;有的从教育同学的角度写出了《真正的朋友》,说是小华意欲占为已有时,小明认真教育小伙伴;还有的写出了《他们都错了》,说两人都犯了错误。总之同一材料,多角度立意,让学生发散思维大有好处。

    第二、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换角度思考。例如我在学生读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后,要学生转换主题,续写课文。学生写出了不少耳目一新的好文章,其中有的采取逆向思维,从相反角度思考,写出了《聪明的乌鸦》。说是乌鸦也是用的计,故意听狐狸奉承,唱起歌来。然而当狐狸叼起肉刚想钻到洞里去的时候,乌鸦忽然飞到狐狸头上,用尖硬的嘴巴啄狐狸的头:“小偷!”“小偷!”    狐狸疼得直叫,嘴巴一张开,肉就掉在地上了。乌鸦连忙把肉叼住,拍拍翅膀,高兴地又飞到树上。这样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大胆想象,进行创新写作,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第三、引导学生侧向思维,定角度考虑。比如我曾给学生一些有关植物根的材料,要他们以“根”为题写一篇作文,并定一个角度考虑:抓住根的特征,从根的外表到本质,联想现实中的人物。于是有的学生写了他们的教师扎根三尺讲台,无私奉献;有的写了老华侨落叶归根,表达了伟大爱国情怀;等等。

    在材料作文教学中,我注重“三导”,狠抓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内容丰富多彩,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