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让“考试领导学校”

徐剑

     “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实实在在。”“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现在一些地方教育的真实写照。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考试领导学校”,即考试成为凌驾于学校教育各部门之上的“指挥”系统。
“考试领导学校”,乐在领导。一些学校领导习惯于只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乐意让“考试指挥一切”。因为这样教学管理简单,操作非常容易。领导只要在学期开始时,对教师做个简单分工,安排好某教师教哪个班哪个学科就行了,至于每一个教师教学过程怎样,搞了什么课改,采用了什么方法,领导不必去关心,也不必去监督,反正最后只看学生考试成绩。领导也知道教师,为了学生的成绩,不用扬鞭自奋蹄,没有那一个教师工作不努力的,否则,到时候学生考试成绩不好,影响到个人声誉和切身利益。实际中正是这样,每一位教师自从接受了教学任务,就一直在拼命,加班加点给学生多辅导。如果最后学生考得都不错,学校领导眉开眼笑,乐不可支,若能得到上级领导表扬,校长更是春风得意,甚至还有大大小小的会议介绍,形形色色的宣传材料,展示着“考试的风采”与“领导的丰功伟绩”。
     “考试领导学校”,难在教师。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不得不面对巨大压力。因为校长手里掌握着末位淘汰的原则,哪个教师所教的学生考得差,就扣他的钱、待岗、以至失业。这种考试分数的竞争,实质上已演化为教师内部的生存竞争。 为了自己的颜面、口袋,特别是饭碗,每个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但这又很难。首先,成绩要求不断提高,有的目标非常难以实现,如要达到“100%的学生在100%的考试中正确率为100%”,是无法实现得了的。其次,国家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帮助学生很快提高考试成绩。因为一些先进的学习方式具有迟效性的特点,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有一个很长过程才能体现出来。如一位教师热衷于教学改革,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但他在教学中没有对“应试内容”下功夫,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少,期末统考成绩最差,挨了领导的批评,险遭下岗。新的方法不行,只得靠传统的教学方法,大量增加时间投入,向苦教要成绩。于是,每个教师从开学到学期结束,面色凝重,行色匆匆,进行超负荷工作,拼命加班加点给学生多辅导。
“考试领导学校”,苦在学生。“考试领导学校”,校长把成绩责任落实到教师身上,教师又把压力转嫁到学生头上,把一个个学生当作一部部“生产分数”的机器。学生成了机器就得要给他们多加油,什么补课、黑课、延长课,也就没完没了。早七点,晚六点,周六补,节假日不休息也要补。要得学生考试好,除了投入大量的时间外,还要掌握一些绝招。如小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较差,思考还不严密,会的东西在考卷上不一定就一点不错。于是教师就抓住课本,要求学生把范文背得滚瓜烂熟,各种题目反复做,从一篇做到五篇,甚至十篇以上。学生都厌烦了,谁也不愿意翻来覆去写作业,看到学生不按吩咐做,教师心里就着急,只好怒形于身手,体罚不服从的学生。也只有体罚,眼前的效果才能好些,严、厉、狠、毒招数很多。有人发现凡是所教学生成绩考得好的教师,没有不严、不狠的。可见“考试领导学校”确实是苦了学生。难怪不少学生喜爱一首童谣:“现代老师武艺高,个个都会扔‘飞镖’。 教学更是有法宝,不是作业就是考。各种题目反复做,否则挨批受不了。如果考试考不好,老师便把家长找。 ”
      考试本来是检测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帮手”,可现在由手段变成目的,考试成为悬在学生头上的“利剑”,分数化作学生学习的一种强制性力量,这样下去怎么能推进素质教育!以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用分数高低来管理学生,这样做与国家课程改革要求南辕北辙。最近,社会各界都强烈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了推进素质教育,也为了课程改革,我们必须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硬指标,用它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办学质量,别再让“考试领导学校”!


写于2006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