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怎能成为聘任教师的唯一标准?

    目前,许多学校已经相继开展了教师聘任制。据了解,不少学校聘任教师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确定 ,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有以下弊端:

    一、给教师造成事实上不公正

    以学生成绩聘任教师,表面上看似对教师公正的,统一试卷、统一考试、统一批改,考得最差的班级,任课老师就有可能落聘。落聘者自认倒霉,无可争辩。然而这种做法却给教师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首先必须看到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广泛性的特点。学生成绩只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成绩应体现于多方面,诸如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意志品格的培养,个性特长的发现,以及完成学校其他工作情况等等。如有一位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为学校后勤做了大量的事件,只是因为他没有在“应试”上下功夫,所教学生成绩不如人,险些落聘,对这样的教师单纯以学生成绩涵盖其全部工作实绩,能说公平吗?其次,学生成绩的好坏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教师的主导因素又有学生的主体原因。各班有各班的差别,各人有各人的情况。当一个教师所教的班级,生源状况很差,教学环境又不好,统考时学生成绩就有可能不如其他班级,如要“一考定饭碗”,他难免要吃亏,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公正。

    二、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统考决定聘任,必然促使教师把危机转嫁的学生头上。因为教师要有自己的“饭碗”,就必须让学生考高分。于是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多辅导学生。什么补课、黑课、延长课就没完没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本已不堪重负,这样一来更是雪上加霜。难怪学生厌学心理严重,逃学现象猛增。

    三、引发教师间的畸形竞争

    教师为了“饭碗”,不得不把学生考分作为自己工作的唯一追求。这样,教师就不能把精力用于提高业务素养,钻研教材,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而是忙于“应试”,拼命去搞“应试”技巧。谁掌握“应试”法宝越多,谁教的学生考得就越好。有时甚至不择手段,逼良为娼,教唆学生考场舞弊。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严重败坏了师德形象。此外,这种做法也造成了教师之间的不团结。本来教学要靠集体智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协作精神,而这种人人自危的竞争使每个人都藏起自己的绝招,唯恐别人超过自己。

    四、阻碍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最终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学生成绩的提高有不一致的地方。因为教育科学研究具有迟效性的特点,如研究出了一种好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才能体现出来。以成绩聘任教师,教师只向往学生考试近期目标,不愿依靠教育科研促进学生成绩提高,认为那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也不愿实施先进教学方法,生怕学生考得不好。正如有些农民不愿种新品种,生怕产量不高一样。这样教育科学研究怎么能正常开展。一位教师热衷于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了十几篇论文,但在教学中没有在“应试”上下功夫,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太少。期末统考,他在学校同年级里是倒数,第二学期险些落聘。但他吸取了教训,拿出别的法宝,把时间花在“贝多芬”教法上(多背得多分)。果然第二学期他班上的分数高高在上,但科研成果却一无所有。

   此外以成绩聘任教师,也违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要求背道而驰。教师为“应试”而教,学生为“应试”而学,师生都在为“应试”而疲于奔命。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许多应开的课程不得不取消,一些应开展的活动不得不废止,淡化了德、体、美、劳四育,使中国基础教育变成了一条残腿的畸形儿。以成绩聘任教师当戒!

         (徐剑 写于2002年8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