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赛

徐剑

    我的孩子现已研究生毕业。回想起教育自己孩子的历程,作为做教师的家长,我也没有什么经验,更没有什么秘诀,但有一点我做到了: 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赛”。
    记得孩子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次语文测验,他得了64分,全班倒数第四名。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批评孩子,指责他学习不用功,可这次我受一些成功家教事例的启示,不但没批评,反而奖励了孩子。当孩子把这次语文试卷拿回家时,我拿出了上一次孩子测验的试卷,让他进行对比,发现这次试卷上字写得比以前好,我立即肯定,指出:“虽然你在班上与其他同学比,分数低了,但自己和上次测验相比,书写有进步,你应看到自己的成绩。”后来我又反复跟他说:“真正的进步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而言的,你不一定能超过班上其他同学,但你能超过你自己。只与你自己比,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日积月累,最后一定获得较大的成功。”孩子因此受到激励,学习有了自信心,注意学习前后比较,到了四年级学习成绩就在班上位居中游了。
    在五年级时,孩子数学学得特别好,但在课堂上,他好表现自己,乱插嘴,老师不让发言他就感到不舒服,经常管不住自己,只要自己有了想法,就不等举手,和左右的同学说开了,影响了课堂纪律。为了既要鼓励孩子发言的积极性,又要帮助他克服随意讲话的毛病,我设计了《答案要点记录卡》,并与任教的数学老师商量,决定让孩子自己填写。即对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如果老师没有提问他,就要求他把自己的答案,记在记录卡上。当公布正确答案与自己记的一样时,自己就给自己打一个“√”号。一个星期下来,在家长指导下,让孩子统计记录,并与上星期的记录卡进行对比,看“√”号是多了,还是少了。还与孩子一起商定,多多少个“√”就可以满足孩子一个怎样的需求。这样,孩子在短时间内又要思考又要填写,逐步提高了思维和书写速度;因为忙于想答案,写答案,顾不上与同学讲话。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赛”,越比越有劲头,既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逐步克服了缺点。
    我曾经要求孩子争创“五小”,即做文明的“小使者”,做学习的“小能手”,做生活的“小主人”,做教师的“小助手”,做父母的“小帮手”。为此,我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起,给他建立了“五小”档案,对孩子各种行为表现,设计了《成长评分卡》,内容分为道德、助人、学习、生活、家务五大板块,有“好人好事”、“学习作业”、“生活自理”、“家务劳动”、“游戏愉乐”等12项记录,每项采用百分制打分,全由孩子自己填写。一个月算一次总分,并与上一个月进行比较。如总分提高了,家长给予奖励,可以带孩子出去玩一玩,或给他买喜欢的东西。若是总分降低了,家长要与孩子一同分析原因,从“五小”五个方面找差距;同时还要让孩子看到某些方面的进步,因为和上个月比较起来,总分虽然不高,但可能有某项分数较高,对此家长要充分肯定和大力鼓励。
    曾有一位哲人说过:“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敌人,那就是自己。所以在与别人竞争的同时不要忘了——我最终只与自己比!”让孩子以自己为敌人,只与自己比,我把它当作一种好的家教理念和策略。实践证明这样做,便能让孩子自知之明,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关注自己,把握自己,从而激起超越自己的热情和勇气。从我的孩子成长来看,“自己和自己比赛”,是完全可行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我都坚持了这一理念和策略。今后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我仍要让他“自己和自己比赛”,并以此作为“成功的阶梯”。

       2006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