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干什么的?


徐剑


    教师是干什么的?要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必须克服以下几个误区:


    有人说:教师是教书的。这是过去习惯的提法,源于旧的教育制度。旧的教育崇尚书本,把教师说成“教书先生”,教师工作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课本知识,不是课本知识莫教、莫学。于是教师只好做“教书匠”,将课本视为“圣经”,一切“依纲据本”,靠书上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教会学生。学生必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去按课本章节去读,照“标准答案”去练习,不能怀疑,不能超越,否则就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有一位教师曾出过一道题目:用“好朋友、我、的、是、小明”5个词让学生组句。学生大多写的是:“我的好朋友是小明”。参考书只列了一个答案,正是这一句,所以教师就给这些学生作业上打上“红勾”。还有的学生写了:“小明的好朋友是我”,或者“我是小明的好朋友”,或者“小明是我的好朋友”等等,由于参考书上没有写这些答案,教师对此统统打上错。像这样的教师“死教书”,培养的学生只能是“读死书”的“书呆子”,确实是误人子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还把教师说成是教书的,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课本上知识,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更重要是教师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各种能力。


    有人说:教师是搞教学的。这种说法也有不妥之处。因为“教学”这一词,“教”在“学”前面,意味着先“教”后“学”,“教”是第一位,“学”是第二位。实际中确有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上,如课堂上教师习惯于自已唱主角,独占讲台,一讲到底,满堂灌,唯恐讲之不周,授之不详,语文课文讲析过细,细大不捐,数学例题讲解太多,面面俱到,不考虑学生有没有思考的余地,一味只看教得好不好,不去分析学生学得怎么样。把教师说成是教学的,容易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生与教师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否则,以教为重点,教师就有可能成为“督学”,即监督学生学习。实践已证明,在教师督促下的学习,学生往往没有积极性,缺泛学习兴趣。


    教师是干什么的?依笔者说,教师是“导学”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员”。如何进行学习指导呢?首先是学习目的的指导,即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课程的意义,帮助他们懂得为什么要学和要学什么。二是学习方法指导。当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化学习辅助设备,帮助他们排除学习障碍。特别是要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学法指导,使每个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真正做到会学习。三是学习心理指导,即教师指导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激起学习兴趣,稳定学习情绪,培养学习意志,尤其对青少年儿童,更需要学习心理的指导。四是自学实践的指导。学生运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去进行自学,自学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有无教师的指导,决定自学的过程与质量的高低。总之,教师就是给学生提供方便的人,而不再是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指导能力,能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指导,正如一位日本学者指出的那样:“如果教师不能成为学生的指导者,那他也就没有资格当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