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教师“大器晚成”

徐剑


     现在学校里绝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的确,中年教师正年富力强,是学校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奋发有为,是教师队伍的希望所在。正因为如此,有的学校却轻视老教师的作用,认为老教师“人老珠黄不值钱”。事实上,只要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老教师也是大有作为的,不少人会“大器晚成”的。
    老教师“大器晚成”是有可能的。首先,人老未必智衰。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根据智力功能上差异,将人的智力划分为流动智力和固定智力两种。流动智力是以生理为基础而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如快速反应、记忆能力等。固定智力则是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固定智力,如判断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流动智力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它的发展在人的成年期到达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降低。固定智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它不但不因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反而有增高的趋势。老教师的流动智力可能不如青年教师,但固定智力不比青年教师差,往往因知识经验积累较多而高于青年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的有关教育教学经验,更是年轻人望尘莫及的。其次,“人才早成,亦有晚成”,确有一些人的优异能力到很晚才表现出来。如我国明朝学者李贽,40岁前为了谋生,到处飘泊,无所作为,后来他发愤写作,57岁写成《焚书》,67岁写成著名哲学著作《藏书》。又如近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少年时代只读过半年书,当过牧童,作过十五年木匠,后来投师学画,40岁才表现他的绘画才能,五十岁以后才成为名画家。再如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此多德,17岁开始进入柏拉图门下,前后学习达20年,41岁着手积累资料,49岁才开始写作,《形而上学》、《物理学》等著名哲学著作都是他在晚年写的。还有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青少年时期智力在一般水平之下,直到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写出《物种起源》一书。不用怀疑,教师队伍肯定也有“甘罗早,子牙迟”的现象,一些教师进入老年后将会做出较大的成就。笔者曾遇到一位年近花甲的教师,他上课思维敏捷,讲话生动有趣,观点新颖,气氛活跃,显得象年轻人一样有一股朝气,真可谓“60岁的人30岁的心脏”。现在他正在总结教学经验,著书立说,不久会有专著出版。其实老教师的固定智力较高的优势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财富,如果学校利用得好,识途的老马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如果能从80岁向前活,有一半人可能成为伟人。”
    学校要为老教师“大器晚成”创造机会和条件,根据老教师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优势,可以或让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指导教育教学;或 让老教师带徒,培养青年教师;或让老教师总结自己经验,著书立说。总之,让老教师们也要干一番事业,“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写于200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