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
2007年2月17日
自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 “ 八荣八耻 ” 为具体内容的荣辱观后,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在该活动中,我们采取了多种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电化感知——让学生明荣知耻
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于是我们运用电化教育技术,利用校园广播电台、闭路电视、网络、录像、幻灯、录音等,大力宣传“ 八荣八耻 ”,讲解荣耻内容,播放荣耻事例。
“八荣八耻”首位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为帮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以热爱祖国为荣”,我们制作了爱国主义教育软件,通过演示向学生说明一个道理:每个人首先就要爱自己的祖国。因为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国度之中,脱离了任何国度就无法生存。祖国是自己存在的地方,是自己成长的地方,祖国养育了我们,所以我们都要热爱自己的祖国。作为小学生,爱自己的祖国,首先就要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并以我是中国人为自豪。我们通过录像播放开国大典,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通过观看开国大典时升国旗的激动人心的时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国旗所代表的意义;通过观看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的庄严场面,使学生懂得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并以此为荣,否则为耻。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明荣知耻,我们还制作了“八荣八耻”主题学习网站,网址为http://xujian.jdjy.cn/shejichu/brbc/INDEX.htm。该网站设有10个栏目,有荣耻解读、荣耻画册、荣耻歌厅、荣耻名言、荣耻故事、荣耻游艺、荣耻检测等。我们利用课余活动时间,指导学生浏览网站,通过观看网页栏目,让学生了解到“八荣八耻”全部内容,懂得了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的判别是非的标准和界限,树立了一套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运用电化教育手段,确能使学生较好地明荣知耻。因为运用电化教育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手段,创造了一定的教育情景,通过鲜明的画面,逼真的形态,美妙的音乐,图文并茂的效果,强化感染了学生,避免了空洞说教,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扎根于每一位学生心中,并能转化为他们的道德行为。
(二)活动认同——让学生褒荣贬耻
“教育要靠活动来认同”。认同不是依从,也不是屈从,而是依据认知或情感,相信正确的观点和准则。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不是靠外部情境或教师命令强制学生接受,而是通过一定的活动,让学生褒荣贬耻,不断体验和认同,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并成为自觉行动。我们主要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认同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哪些行为是光荣的,哪些行为是可耻的。
1、用班会活动认同。我校各班每学期班务工作计划中都安排一到两次荣耻班会活动。班会上,教师认真解读“八荣八耻”,并要求学生逐条熟背“八荣八耻”的内容;不少班级还组织学生讨论日常生活学习中,那些言行是善与美,值得大力表扬的;那些言行是恶与丑,需要作贬批评的。有些班级还搞了主题活动,如五(1)班开展了“一的价值”系列活动,以“一粒米”、“一度电”、“一滴水”等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教育学生懂得珍惜能源,爱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使学生认同了“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观点。该班袁刚同学,以为家里条件好,从不知道节约,贪吃零食,喜欢买好玩具,每天零花钱都要用五六元。班主任老师找他谈话,他却说“反正我家有钱,我花钱不用别人管”。通过“一的价值”系列活动,袁刚理解了“八荣八耻”的含义,认同了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重要意义,从此他不向家里多要一分零花钱,把“以艰苦奋斗为荣”转化为自觉行动,彻夜改掉了奢侈浪费的不良习惯。又如六(2)班针对农村有些地方一种迷信做法:小孩有病,不去到医院看医生,而请巫婆来叫魂,于是开展了以“破除一种迷信——叫魂不能治病”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批判这种迷信现象,让学生体验到“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召开这样的班会,确实有利于学生从小树立正确荣辱观,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基础。
2、用征文活动认同。我校曾两次开展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征文竞赛活动。活动分年级进行,每个年级又分一、二、三等奖。四年级作文《作业背后的故事》、《“八荣八耻”,我认同》,五年级作文《我懂得了“八荣八耻”》、《我让爸爸讲诚信》,六年级作文《做光荣之事》、《教训》,分别荣获本年级的一等奖。
3、用文演活动认同。学校曾开展了一次以“八荣八耻”为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效果是不错的。如四年级学生根据“八荣八耻”的内容,编写了《请让我来帮助你》的话剧,这是以班级里学生间互相帮助为题材,表现“以团结互助为荣”这一理念。通过剧情表演让学生接受了锻炼和教育,认同了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荣辱观。
4、用演讲故事认同。去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一次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教育内容的故事演讲比赛,通过故事中的人物、事迹,弘所正气,褒荣贬耻,使大家都来认同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5、用歌唱活动认同。我们请音乐教师组织学生教唱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歌曲,如《八荣八耻》、《八荣八耻记在心》、《八荣八耻人人须知》、《感恩的心》、《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此外,我们还让学生学唱“八荣八耻新童谣”,如《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明晰。你拍二,我拍二,爱国爱校爱伙伴。你拍三,我拍三,服务人民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学立大志。你拍五,我拍五,团结友爱讲互助。你拍六,我拍六,做事诚实不能丢。你拍七,我拍七,参加劳动要积极。你拍八,我拍八,自觉遵纪又守法。你拍九,我拍九,克服困难争上游。你拍十,我拍十,知晓荣辱会做事。”,实践证明,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逐渐认同了社会主义荣耻观,领会其深刻内含,并能以此来指导实际行动,
6、用画展活动认同。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也可以让学生作画来认同。我们结合美术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课余时间,围绕“八荣八耻”内容,在各班开展作画活动。然后从各班选出好的作品,张贴在学校橱窗里。记得有位教育心理学家说过:“正是有了认同感的存在,才会出现美丽的涟漪”。正是学生认同了荣耻观,才会作出好的作品。一年多来,我们曾举办了三次画展,其中关于“八荣八耻”的电脑作画,有8幅作品荣获市级以上等级奖。
(三)落实行动——让学生扬荣抑耻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不是空泛的教育,关键看行动。如我校六年级三个班不搞空洞说教,抓住荣耻观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自觉扬荣抑耻,他们做法是:从知道一位爱国英雄的故事入手,使学生热爱祖国;从学会关心入手,使学生能为他人服务;从学会发现入手,使学生崇尚科学;从孝敬父母入手,使学生热爱劳动;从团结合作入手,使学生增强团体意识;从节俭入手,使学生懂得艰苦奋斗;从诚实守信入手,使学生学会诚信。
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实际行动:
1、常规行动。我们结合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七里小学一日常规》,《道德习惯二十条》等制度,让学生能在不同场合下自觉扬荣抑耻。如:
升旗时:以穿齐校服、高唱国歌为荣,以站姿歪扭、逗闹嘻笑为耻。
上课时:以精力集中、认真思考为荣,以做小动作、荒废时间为耻。
课间时:以有益活动、不扰他人为荣,以追跑打闹、高声尖叫为耻。
活动时:以遵守纪律、服从安排为荣,以违反规定、自由散漫为耻。
劳动时:以积极主动、不怕脏累为荣,以逃避劳动、拈轻怕重为耻。
交往时:以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为荣,以不守承诺、背后议论为耻。
作业时:以书写工整、正确率高为荣,以字迹潦草、抄袭作业为耻。
卫生时:以个人整洁、区域干净为荣,以乱扔杂物、乱吐乱踩为耻。
2、小事行动。学生应该怎样做才能称得上“扬荣抑耻”呢?我们的口号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怎样让学生做到“以热爱祖国为荣”呢,我们并不要求学生有辉煌而壮烈的行动,而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中却能体现出这种伟大精神。要做到热爱祖国,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按交通规则走路,乘车时主动买票,爱护公共电话亭,节约用电用水,每天多认识一个汉字,多背诵一首古诗词,多欣赏一曲中国民歌,经常读报,天天看新闻,时刻关心着祖国的一切…… 。又如,怎样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呢,这也就从做小事上体现。五(1)班曾有一名学生,一次因身体不适而呕吐,把教室地面弄脏了,班长袁园及时帮助打扫干净。在当天的班会上,班主任老师表扬了袁园,认为他实践了为人民服务,做到了“以服务人民为荣”。这件事情教育了全班同学,大家都争着做好事,关爱他人,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我们 把“八荣八耻”融入到日常德育中,在实践行为方面,让学生从身边事、眼前事、平凡事做起,在细微之处见荣辱。
3、节日行动。我们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宣传教育。 特别是我校利用国庆节和儿童节,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通过学唱革命歌曲、演讲革命故事和举办黑板报等形式,使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真正体验到:“以热爱祖国为荣 ”,并决心“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4、爱心行动。我们结合“手拉手、献爱心”活动, 不断帮助学生强化“以团结互助为荣 ”的意识。为了帮助25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多次开展“爱心助学一日捐”活动。每学期共收师生捐款2000元以上。学校已将捐来的钱给经济困难生做了校服,买了学习用品,还让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中午在学校食堂免费就餐。
5、学雷锋行动。我们结合学雷锋活动,倡导学生大做好人好事。每学期各班好人好事记载簿上,都有100多条记录在案。如不少学生都做到“以拾金不昧为荣”,检到东西总要归还失主,对此学校周边群众都很称赞。有一次,校长室收到了一位张斌先生写来的表扬信,表扬五(2)班杭政、李婷、朱婷三位同学拾金不昧的精神。原来,在前一天张斌先生不慎将自己的一只TCL手机丢了,该手机里面存储了许多有用的信息,它的丢失将给张先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幸亏遇上了杭政、李婷、朱婷这三位同学,他们在放学路上捡到了这只手机,第二天就毫不犹豫地交给了学校,在校长室的帮助下顺利找到了失主。四(2)班李鹏程同学在上学路上拾到一张近千元的活期存折,到校后立即交给了校长室,接着校长室很快联系到失主,失主千谢万谢,感动不已。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落实到行动上,要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动手实践、生活体验、扬荣抑耻,使学生做到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并内化为学生的道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