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揪”,危害多多

徐剑

 

   “揪”,读“jiū”,有些方言则念“qiǔ”。 所谓“死揪”就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通过强灌猛塞、大量训练,最大限度地拉长学习时间来提高所谓学生成绩的一种教学方式。毋庸讳言,由于“死揪”,拉长了学习时间,占用了大量的非正常的学习时间,确实能够—时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尤其提高升学率,还能够给一些地方、学校或个人带来荣誉和利益。于是,在应试教育仍为主流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热衷于采取“死揪”的方式。然而“死揪”却是弊远远大于利。
   “死揪”“揪死”了学生。首先“死揪”明显有害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 “死揪”,即把学生整天“关”在教室内,“灌”在课堂上,“淹”在题海里。有的学校学生每天要上12节课以上,晚自习也在授课,一个月只让学生放一天假。这样“死揪”,占用了学生的大量休息和锻炼的时间,学生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也没有机会参加体育锻炼身体,久而久之势必造成学生体质低下,生理健康出现严重障碍。据有关人士调查,我国学生的近视率已经居世界第二,其中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近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与一些学校因应试教育,拼命“死揪”有一定的关系。“死揪”更有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长时间的学习,加上频繁的考试,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和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有30%的小学生和70%的中学生有心理疾病。“死揪”加重了学习考试的压力,使得许多学生都患上学习焦虑症、强迫症以及孤独、苦恼、急躁、恐惧、迷惘等心理障碍。 其次,“死揪”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 “死揪”只看重学生考试科目的文化成绩,将时间只用来学习应试的知识和技能上,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钻考试书”,完全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淡化了学生思想教育,社会实践取消活动,实验课一“简”再“减”,音体美劳等课程有名无实,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可能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造就的不是素质型、创新型的人才,而只能使学生成为应试的机器。 再次,“死揪”抑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学生在校—切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做,没有—点自由支配的时间,没有自由探讨的空间,兴趣爱好无法表现,个性被抹杀,听不见歌声,看不到笑脸,朝气全无,这样学生个性特长显然得不到发展。
   “死揪”也“揪死”了教师。 教师实行的是“朝六晚十”的工作制度,整天疲于应付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没有多少时间用来休息,保养身体,使得许多教师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形成了典型的职业倦怠症。长期的“死揪”,教师的身心遭到了极大的伤害,有人调查了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发现高达51.23%的教师。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现在从事教育的人却品尝不到教育的快乐,并存在种种心理问题,这让教师如何去教书育人呢,如何从事“光荣的职业”?
   “死揪”更是有害于课程改革,背离新课程精神。 从教学目标上说,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强调学习过程,突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有机整合;而“死揪”只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完全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三维目标变成一维目标,完全违背了课改目标。从学习方式看,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现代学习方式,反对传统教学中过份强调接受学习、机械灌输的状况;而“死揪”,将灌输式教学极端化,实施强灌、苦练和死记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仍处在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从教学效率上分析,“死揪”投入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是最没有教学效率的。因为教师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无法开展“有效教学”,形成了“死揪一效率低一拼命死揪一效率更低”恶性循环,始终陷入“教师累、学生苦、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
   “死揪”,危害多多,现在应该到了彻底摈弃的时候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但愿不再“死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