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学生“众里寻她千百度”
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垂直和平行”时,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先让学生思考,两根铅笔掉在地上,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然后要求学生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铅笔在桌子上摆一摆,再将典型的图形展示出来。学生思考不出来,就动手实验。教室里“沸腾”了,铅笔掉在地上响起的噼里啪啦声,此起彼伏。到了展示的时间,学生一组接一组地汇报,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可就没有人说出两根铅笔位置关系中有垂直或平行的情况。十几分钟过去了,尽管学生搜肠刮肚、轮番上阵,但教师期待的“垂直与平行”就是千呼万呼不出来。
笔者认为,教者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实在不可取。首先,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两根铅笔掉在地上有三种情况:相交、垂直、平行。可教师想过没有:三种情况出现的频率相等吗?出现垂直、平行的情况只是小概率事情,两根铅笔掉在地上,其位置关系正好是垂直或平行,实际中很少见到,离学生生活太远。显然学生在实验时,没有机会发现“垂直和平行”这两种情况,即使把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扔铅笔也未必出现“垂直和平行”。“众里寻她千百度”,对学生来说,确实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创设情境要与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起到“未有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其次,创设情境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不能为情境而情境,如果仅仅是为了追求时尚而绞尽脑汁捏造教学情境,只能是事与愿违的“一厢情愿”罢了。其实,对于本例没有必要这样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利用黑板的一个角和上下边,也能直观出“垂直和平行”,或利用课桌的一个角和对边,通过摸一摸,比一比,同样让学生进行直观体验,没有必要去扔铅笔,让学生“众里寻她千百度”。(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