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两种学习方式

 

           笔者曾调查过,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最常用的有两种学习方式:一类是操作型学习,即通过死记硬背,反反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果;另一类是探究型学习,即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得结论。调查发现:两种学习,两种过程,两种效果。

           操作型学习,是利用人的联结机制,进行的是“联结性学习”。操作型学习适合于知识信息意义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所谓知识的信息意义,是指学生为下一步发展的必须懂得或掌握的经验,也就是发展需要的“加工材料”,如数学符号,定理法则,学生可以通过一定训练和死记硬背便能掌握。必须承认,操练式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学生该记的知识都记了,该做的作业都做了,尤其是教师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反复操练,同一种类型的题要做六到七遍,把学生训练到一见题不细看就能把答案全部写出来的地步,这样后再去参加考试成绩自然会好一点。操作型学习,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反复的练习体现在“熟”上,叫“熟能生巧”,但过度的练习会“熟能生厌”,使学生厌恶学习,进而反对学习,长此以往,必定阻碍学生的发展,结果“熟能生笨”。

           操作型学习,只适合知识的信息意义掌握,对知识的智能意义的掌握,要用探究型学习。所谓知识的智能意义,是指在掌握知识或经验过程中使个体形成的一定的认知操作方式,即可以发展个体能力的知识经验,如方程知识的智能意义在于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代数运算方式,有助提高思维水平。操作型学习,不能发展学生高层次的思维,培养不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对解决开放性的问题更没有显著的效果。要发展高层次的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依赖于探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是利用人的探究机制,进行的是“智能性学习”。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智能性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作用很大,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挖掘学生的潜能更有效果。当然,我们不能一概反对操作型学习,一定的记忆和适当的练习还是必要的,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仍需要操作型学习,并不是说操作型学习不重要。但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素质,必须重视探究型学习,与操作型学习相比,探究型学习更是不能缺少,否则学生不会创造性学习,只能成为“高分低能”的书呆子。

             徐剑     写于 2008 年 4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