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些高校要招“偏才”说起

徐剑


    今年又增加一些高校实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可以招收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学生。如刚刚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北京交通大学明确表示,他们要招一些“偏才”、“怪才”;厦门大学还准备适当降分录取一些没达到自己分数线的“偏才”学生。自主招生无疑给了那些优秀的特长生更多的选择空间,看来我们今后必须要重视“偏才”教育,强化特殊人才的培养。
    记得有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也是这样,他们的素质条件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各有自己的个性,因而能力表现也就不一样。有人天生能说会道,有人表演出神入化,有人对某一行道特别钟情,有人手工制作超群绝伦,有人在这方面可能不太行,而在另一方面却非常突出。不久前,笔者曾听一位小学班主任介绍,她所教的班上有一名男生,数学语文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但他却有一个绝技——捏泥人,捏的狼和山羊,猴子和玉米,一个个栩栩如生,捏的秦始皇,汉高祖、孔子等古代人物个个都挺像。这位学生偏爱手工泥塑,显然头脑并不笨,只是在学习某些文化课上“不上路”,考试成绩上不去,属于一个“偏才”。要是有一个艺术学院将这样的“偏才”招去培养,日后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大艺术家。又如像前两年被媒体炒作的张天天、韩寒、满舟等学生,若对学校开设的课程而言,确是“正才不足、偏才有余”,但对文学或电脑来讲,他们远远超过一般学生,都是非常可贵的“奇才‘。
    以往学校教育只强化“通才”教育,却忽视了“偏才”“奇才”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平均发展”,对考试课程希望学生门门都要好。但在实际中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做到各科成绩全是优是很难的,往往只在一两个方面拨尖,就是不错的。“偏才”也是人才,社会发展需要“偏才”,因为今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的是众多的偏向某一方面学有专长的人才。现在我们好在实施了新课程,不少学校已启动了“偏才”教育,注重对特长学生的关心和培养,这符合教育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如何实施好“偏才”教育?首先、要扬“偏才”之长。即为“偏才”生提供适当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特长。古今中外有不少“偏才”,后来之所以做出了伟大成就,正是有人指导他们发展特长分不开的。例如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老师说他笨,没出息。而他的母亲根据他爱搞小实验、小发明的特点,单独指导他,让他多做实验,使他的特长得以发展,后来终于成为伟大的发明家。又如达尔文中学时抽象思维能力差,但观察能力却很强,老师就利用他这一“偏才”,为他提供生物实验条件,使他日后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再如我国学者吴晗上中学时数学几次考试不及格,当时老师并没有责怪他,而发现他是一个历史“偏才”,就注意朝这方面指导他,后来终于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其次、补“偏才”之短。考虑到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是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偏才”生往往是对一些文化课程学不好,如果偏废太大,像上面说的那位偏爱捏泥人的学生,语文数学都不及格也是不行的。教师对这样的学生要进行学科上“补差”,帮助他们克服短处,使他们在某些学科达到及格水平就可以了。
    对“偏才”既要扬长,又要补短,比较起来扬长更重要。有一个木桶原理是说:“一个用木板做的木桶,若有一块木板短于其他木板,那么这个桶只能容纳到短木板上沿的这部分体积。”但如若把木桶斜放,所容纳的体积就大了。对“偏才”生也是一样,尽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以长促长,取长补短,他们就一定会更全面、更健康地发展。
    笔者相信:随着更多的高校招进“偏才”后,“偏才”教育今后会有更大的起色。
                           写于200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