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恩来设能上大学说起


徐剑

    最近,网上流行一个贴子《周恩来总理:竟然是高考落榜生》。文章说周恩来总理19岁那年,报考清华大学,因偏科没能考得上。后来,在朋友资助下,自费到了日本的语言学校复读,以期望能考上日本的大学。然而他报考了多所学校都没考上。无奈之下,周恩来回到国内,在成立不久的南开大学注册了学籍,但又因未曾上过一天课被自动除名。后来虽然到了法国勤工俭学,却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文凭。所以,周恩来的毕生最高学历只是高中。
    以上这段文字信息真实性如何?笔者难以考证。但周恩来确实有过考大学没有考取的情况,并且不仅是一次。周恩来没能考上大学,原因是外语问题,或是革命活动。1917年9月,周恩来东渡日本,进入东京神田东亚预备学校,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补习日文,准备报考高等师范学校,以取得中国政府的官费。但是周恩来两次入学考试的结果,日文、口语、都没有及格,未被录取。现有文献资料说明:当时周恩来的日语确实没有达到可以留学日本的基础要求,但他后来英语学得很好,英语会话可以说是相当棒的。周恩来没能真正成为大学生,更多的原因是革命活动。1919年4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9月南开大学成立,他去注册入学,成了南开大学第一期文科班学生。 对这段经历周恩来却说是“名义上进了大学一年级”。为什么说“名义上”呢?因为当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他投身于这一伟大洪流之中,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起成立“觉悟社”,组织天津学生赴北京总统府请愿。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四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竟被拘捕。羁押期间,周恩来被南开大学开除。1920年7月,周恩来出狱后,决定到资本主义的发源地——欧洲留学考察。从1920年11月到1924年7月,他先后到过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在法国巴黎学过法文,在雷诺汽车厂做过工。关于欧洲留学,周恩来曾说:“所谓留过学,从来没有进过这些国家的大学之门”。1921年1月,他曾想投考英国的爱丁堡大学,后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和火热的革命斗争,又没有考成。这年春天,周恩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的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从这时起,他开始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尽管周恩来没有能上大学,但当时他的学识和素质,绝对不比考上大学的人差。现有文献资料证明,周恩来无论在小学,还在中学,都算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学生,特别是周恩来从小就树立了爱国之志,不是常人所能比及的。周恩来12岁时曾就读于沈阳东关师范学校,一次该校魏校长给大家上修身课,提出一个问题:“读书是为了什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同学中有的说为家父,有的说为明理,还有不少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周恩来却回答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魏校长听了连声称赞:“好!好!有志者应当这样。”又有一次国文课老师介绍了“赵苞弃母”的故事:赵苞是东汉边关郡守,鲜卑族入侵,劫持了他的老母和妻子,要挟赵苞投诚;赵苞不为所动,忍痛出击,大败敌军,保住了郡城,老母和妻子却遭敌军杀害。老师要求以此为题,让学生作文。不少学生认为“城失犹可得,母死不能复生”,赵苞弃母就是不孝,而周恩来作文却赞扬赵苞以民族利益为重,不是“不孝”,而是“大孝”。周恩来15-19岁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中学期间,曾写过许多篇优秀作文,其中有表现少年周恩来关注国内外形势,思考国家前途、治国策略的,如《中国现时之危机》、《或多难以固帮国论》、《海军说》、《论强权教育之无益》、《国民宜有高尚思想说》、《共和政体者,人人皆治人,人人皆治于人论》;有不少作文表现作者修身立志,砥砺品行、养成良好习惯意识的,如《一生之计在于勤》、《尚志论》、《以自治自爱励友启》、《论名誉》、《诚能动物论》、《读〈教育要旨〉第六条〈戒贪婪〉感言》等;周恩来还有的作文评论了中国历史人物、事件,比较了中西文化,如《陈涉亡秦论》、《申包胥安楚论》、《读杜牧之〈阿房宫赋〉感言》、《老子主退让,赫胥黎主竞争,二说孰是,试言之》、《项羽拿破仑优劣论》等。这些作文,体现作者丰富的中外知识和开阔的视野,已具备了较高文化素养。 1917年夏,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毕业,准备东渡日本求学。东渡时,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流颂千古的律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在上学期间,注重课外阅读,特别是他大量阅读了马克思主义书,并进行了深入研究。1920年春,周恩来在狱中六次宣讲马克思主义,向难友宣讲马克思的唯物史观、阶级竞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在欧洲四年,他更是把“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也许过早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缘故,所以他主观上不想走“考大学,上大学,取学位、找工作”这样的人生路。事实证明,周恩来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否则中国或许会多一个无足轻重的博士,却会少一个举足轻重的领袖。
    学历和能力之间并不是总能划上等号的。周恩来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在革命活动中实践,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他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大学问家。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而独特的贡献,对此谁也不可怀疑的。即使在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并戴上博士桂冠的人中,也没有多少人在学识上、能力上超过了周恩来。在老一辈革命家中除了周恩来,还有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人的学历也都是高中毕业,他们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坚持自学和锻炼,不断发展自己,最后都成为学识渊博、智能超群的英才。学历固然重要,但能力和水平更重要!正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利用自己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学识、能力和水平,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每年都有高考。现在高考仍然是座“独木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挤过去的。 对于每一位考生和家长来说,都不愿意听到落榜这两个字。但现实是无情的,当金榜题名的时候,总会有大批的考生要面临落榜的无情现实。 据报道,今年我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有950万人参加了统考;计划招生567万,较去年增加27万,录取率将比去年增加1个百分点,但考生却比去年增加了60万。这就意味着,将有大批考生面临落榜。如果高考落榜了,我们就应学习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落榜不落志,不要灰心,继续奋发。首先要明确,一个人成材是有多方面因素的,没有固定的模式。有幸考上大学,固然是好,但这决不是成材的唯一道路,名落孙山,通过自学,照样能成材。再说我们现在的学生与周恩来当时求学的年代是不可比的,如我们的国家现在是教育多渠道,考不上大学,仍然有读书的地方和机会。各类电大、职大、夜大以及成人自考等等,都在为期望成才者敞开了大门。更何况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所“真正的大学”,只要肯努力学习,就能猎取无尽的知识,一样有成才的可能。我们但愿高考落榜生们从“周恩来设能上大学”这个事例中得到启示,振作精神,努力成才吧。

       写于2007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