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育学”三要义

徐剑

     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座谈时指出,“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按笔者的理解,“穷人教育学”有三个要义。
    “穷人教育学”第一要义——“有教无类”。
     总理说得好:“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穷人教育学”的首要前提是教育成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不管穷人、富人都应受教育,这是“穷人教育学”第一要义。教育是公共物品,它既不让富人吃亏,又不让穷人无知,要求全社会都不能懒惰,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又是社会安定的稳压器。因此,一个社会必须保证所有成员享受教育的权利,实现“有教无类”。“有教无类”,一直是从事教育的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目标。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那里,就做到了“有教无类”,他的学生中,既有家境殷实的子贡,也有贫穷的颜回。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搞了“有教无类”的著名“定县实验”,免费让一大批穷人的孩子读书,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这“四大教育”帮助穷人摆脱了“愚、贫、弱、私”。新中国成立早期的二十年,学校大门是向人人开了,在基础教育方面实现了“有教无类”,但能受到高等教育的也只有少部分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义务教育法》实施后, 党和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让所有人都接受义务教育,保证经济条件不好家庭子女有学上,能上学,上好学,还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走进了高一等的课堂,改变了许多贫困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最近几年,我国实施了慈善助学活动,帮助一大批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这些都是“穷人教育学”的生动实践。
    “穷人教育学”第二要义——教育要向穷人倾斜。
     教育要避免穷人的孩子永远输在起跑线上,以及避免贫困的自我复制,“穷人教育学”第二要义,便是教育要向穷人倾斜。教育如何向穷人倾斜呢?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教育拒绝高收费 。我国学费在近20年的时间里疯狂上涨了25倍,大学生每年实际支付超万元,相当于日本大学生的3倍,名列全球前茅。特别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一些变味改革,导致了高收费、乱收费,让许多“穷孩子”越来越上不起学,不少家庭陷入了“读书致贫”的窘境,“不上学等着穷,上了学立刻穷”正是这种情况的写照。教育高收费,容易造成“富人教育”“精英教育”,有利于强势群体、富裕群体垄断教育优质资源,但对弱势群体、穷人来说,掏过多的钱受教育,等于阻止了穷人对教育进行有限资本投资,由于没有更多的钱投资教育,穷人的孩子永远接受不到更好的教育培训,也就决定了他们以后无法抓住社会阶层上升的梯子,“教育改变命运”的美景也就离他们越来越远。应当看到这几年,党和政府作了最大努力,让教育拒绝高收费,如农村不少地区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就是让教育向穷人倾斜的一大措施,但是要真正使教育拒绝高收费,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二是对穷人孩子的教育需有财政资助 。目前有些地区由于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穷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不大,但要接受高一等教育,就有困难了。如大学学费一年就要数千,一名贫困农民供一名大学生上一年学,需要十几年的积蓄,让孩子上完四年大学,贫困家庭即使砸锅卖铁也无法解决上学经济负担问题。对此政府对穷人孩子的教育应实行财政资助 ,尽最大努力减免他们的学费,这就需要政府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少修几条高速公路,少建几个城市广场,努力增加教育投入,真正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在穷人立场上办教育,真正按照温总理所要求的:“用更大的心力、用更多的财力”,自觉地承担起“穷人教育”的责任与使命。
    “穷人教育学”第三要义——教育要消灭贫穷。
     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杰弗里·萨克斯在其《贫穷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只有人人都能迈上发展的轨道,我们这个时代才具有了令贫穷终结的可能。保障人人迈上发展轨道的因素是什么?教育!如何保障穷人迈上发展轨道呢?是穷人教育!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改变贫穷,由穷变富,“非教育莫与富之”,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正因为如此,“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被称为人的基本权利与起码公平之所系。保障“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是缩小穷人与富人、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差距的最根本措施。“穷人教育”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消灭贫穷,“穷人教育学”就是研究如何通过“穷人教育”改变穷人的命运的学问。教育要消灭贫穷,教会穷人如何脱贫,最终目标要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
我们一定要读懂“穷人教育学”,践行“穷人教育学”,别忘了温总理的嘱咐:“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
     2007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