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差异教学实施策略

徐剑

    差异教学是解决传统教学弊端的一种方式。它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就是关注某个学生或某组学生的学习需要的教学。本文就差异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思考。
   (一)按照课标和理论指导,握好差异教学的“方向盘”
   几年前,我们国家就颁布了义务教育阶段 17 个学科的 18 种课程标准,这些课程标准打破学科中心,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变,突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这就是说数学的最基本的内容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尤其要使数学课程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国家课程标准也是实施差异教学的“标准”,落实好每一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就把握好了差异教学的“方向盘”。
   实施差异教学除了课程标准,还需要一定理论指导,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盘”。下列理论可作为差异教学的指导。
   1. 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多种智力,这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这个特点对于差异教学是很重要的,我们就要利用个别差异的心理表征的不同方式,为所有的学生都提供发展的多元途径,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2. 掌握学习理论。掌握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先前的学习水平和他所受教育质量的差异。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并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和继续学习动机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以掌握学习理论为指导,进行差异教学,即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3. 集体教学理论。 前苏联教育家季亚琴科曾长期致力于集体教学的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认为,“真正的集体教学是这样一种教学,在这种集体教学中,集体教和教育集体的每一个成员,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也积极参加教和教育自己的每一个同学。”“教别人——这是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的可靠手段,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有差异就有交流,就需要合作,其教学理念是完全符合季亚琴科的集体教学思想。
   (二)了解差异类型,写好差异教学的“卷首篇”
   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表现在多方面,如性别、年龄、容貌、体能、能力、兴趣、爱好、态度、观念等方面。只要先了解学生的不同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取得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先了解差异类型,写好差异教学的“卷首篇”。
   1、个体内的差异。个体内的差异是指一个人素质结构上的差异,如同一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在智力的不同侧面具有差异性,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能力、兴趣爱好等的不平衡。
   2、个体间的差异。个体间的差异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四种类型:一是智力差异型,如有的学生思维敏捷,有的反应迟钝;有的学生擅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有的则擅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等。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学业成绩有一定相关性,但并不是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成绩一定就好,智力水平低的学生学习也未必就差。有人研究发现,对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来说,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的相关逐渐降低。在小学阶段,相关在0.6---0.7之间;在中学阶段,相关在0.5---0.6之间;在大学阶段,相关在0.4---0.5之间。二是兴趣差异型,如有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学习成绩稳定;有的学生智力因素虽好,但缺乏学习兴趣,或兴趣偏差,成绩不稳。三是毅力差异型,如有的学生自觉性很强,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学习刻苦,成绩突出;而有的学生害怕困难,缺乏刻苦精神,学习虎头蛇尾。四是活动差异型,如有的参加过校内外的各种活动的培训,有的甚至参加过竞赛活动,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反映出不同的情况,产生了学生间的差异。
   (三)开展小组活动,抓住差异教学的“突破口”
   差异教学最好还是从小组活动抓起,根据学生差异类型(智力、毅力、兴趣、活动等),成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活动,并以该活动为“突破口”,将现行的集体标准化教学转变为差异教学。小组活动目标要依每个学生的现状为起点来确定,内容要取决于学生不同的水平,方法上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或个性特征。活动前,教师需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差异类型和特点,预设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有一位教师开展小组活动,先拿来一个花瓶,让同学们进行写生练习,然后自己再制作一个新的作品。于是在活动中,有的选择了剪纸,有的选择了布贴,还有的是泥塑,甚至有一个学生用包苹果的网套来制作,真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目前学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三类,即一般课外活动、学科课外活动和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尤其是综合实践课外活动,可以引发差异教学全面实施,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也就抓住了实施差异教学的“突破口”。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进行分类分层进行的,利用校内外包括师资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富有特色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关心点,参加适合的项目。通过创设宽松的环境,在保证所有学生受到教育和锻炼的同时,使部分特殊的学生由此而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强化课堂教学,坚守差异教学的“主阵地”
    差异教学属“个别教学”,其组织形式或是“小组活动”,或是“班级授课”,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却是差异教学的“主阵地”,必须坚守。 有两点要特别注意:
    一是课堂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的想法,允许他们对教材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允许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解题思路,不同的解答结果。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扬,对不完善的要加以补充,对那些不合常理的奇思异想要给以呵护。
    二是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 。 教师在备课时当然要备学生的差异,预设动态生成,但在实际课堂上仍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差异,使学生的差异成为课堂教学的宝贵资源。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启发学生利用转化的思想,将新知转化成以往所学的知识,主动建构新知。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同,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想出了各种不同的解法。接着,教师又出了几道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其中有一题是3/4÷6,学生的解法不尽相同,如: 3/4÷6=(3/4×4/3)÷(6×4/3)=1/8 3/4÷6=(3/4×4)÷(6×4)=1/8 等,其中有一个学生说:先把3/4转化为小数 0.75,再用 0.75÷6,得0.125。 这种算法教师在备课时也没有预想到,算法虽麻烦,但却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并这种算法对于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是适用的。尽管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还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这样教师注意了学生的动态生成,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差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思维有差异的发展。
   (五)利用信息技术,踏上差异教学的“快班车”
   信息技术是指一系列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如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能为促进差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由于受“标准化”、“规范化”的制约,学生一般只能按照教师安排的统一步调进行被动学习,其个性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运用,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环境,特别是网络空间,是学生的“民主社会”,其特点是自由、开放,人人都有发言权,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能进行实时人机对话,处于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尤其能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界面,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控制学习的进程和速度。如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学习,当教师完成了统一的教学任务后,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教师课前准备好存放在服务器上的学习材料下载到学生机。如果是优等生,在完成了某一水平的学习任务,可选择扩展性的学习内容,进入高一级水平学习;对于中等生不一定要进入高一级水平学习,可以由计算机呈现更多的学习材料让他们在同一学习水平上深入学习;而对于学习能力差,速度较慢,不能较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用计算机选择低一级水平的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当较好地完成了低一级水平的学习任务后,再进入高一层次学习。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因材施教,还能控制好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检验每个内容的学习效果。如数学课上复习“圆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按照题目难度分别设计 A 、 B 、 C 三组选择题和判断题, A 组是基本练习,难度较小; B 组是综合练习,难度一般; C 组是深化练习,难度较大。学生登录教学主页后,计算机首先从 A 组题中随机抽出 10 道题让其练习,如果学生答对其中 8 道题,则计算机则会继续从 B 组题中再随机抽出 10 道题供其练习;如果学生回答正确的题目少于 8 道,则计算机将重新从 A 组题中再随机抽出 10 道题供他练习,直到能正确回答 8 道以上的题目后进入 B 组的练习。 A 、 B 、 C 、三组练习完成后学习任务结束。
    目前利用计算机网络促进差异教学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即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因特网。不管是哪一层的网络空间,只要运用得好,都能适应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个别差异”的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计算机网络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具有强大的交互功能和便利使用操作的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提供不同的学习服务,帮助学生较快地克服学习难点,缩短了学习过程,体现了“短、平、快”的作用,可以说,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差异教学踏上了“快班车”。
   (六)开发校本课程,唱响差异教学的“重头戏”
    在我们以前的教育体系下,教学的内容就是统一的 教材 , 教材 上的内容就是我们教学的全部。对成千上万的学生,使用 一样的课程教材,一样的授课要求,一样的学习模式,一样的考试升学,教师和学生 没有一点选择课程的余地和自由。 这次课程改革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更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大手笔。所谓校本课程,即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个别需求,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提高学习自学性。所以,应该把开发校本课程,作为实施差异教学的“重头戏”。
     校本课程开发的立脚点应定在学生的个性特征上 。任何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体验、个性的“闪光点”,以及潜能发展的“生长点”。开发校本课程就是开发学生主体,找到作为发展机源的“机灵点”,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的价值,将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去。
   (七)强化教学管理,开好差异教学的“护航船”
    实施差异教学,还必须强化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建立差异评估管理制度。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评估观念,建立差异评估制度。差异评估十分重要,是差异教学的重要因素,没有好的差异评估,就没有成功的差异教学。传统评估的唯一方式是考试,侧重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差异评估不同与传统的评估,是对学生个性进行客观、全面、多元地评价。建立差异评估制度,包括平时考查、学生自查、集中分层考查三项制度。 平时考查就是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包括测查学生的准备状态、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等;考查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学生的态度、情感、意志各方面发展的情况;可以采取非正式的评估方式,教师可以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随时记录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 学生自查是学生根据自己差异类型,对所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思维的发展水平、学习的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查。学生自查可以按月进行,每月可以搞一到两次。自查结果要记录在“个人成长袋”里。集中分层考查,一般时间安排在期末。以往期末考试,只用同一张试卷,对学生进行“一刀切”,强求一律。用同一难度的试卷考查差、中、优三类学生,他们之间的成绩必然有差距,结果使优等生易满足,后进生丧失信心。我们建立集中分层考查制度,规定后进生的试卷,基础题要占到95%以上,考中等生的试卷也不要太难,这样三类学生考查下来成绩差距不大,有助于提高后进生在学生中的地位,激起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他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终于使一部分后进生发生转变,成为中等生。这样考试,同时能促使中等生渐渐向优等生靠拢,也无形中给优等生增加了努力向上、竞争的压力。
     第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运行体系 。实施差异教学,必须要有两套教学运行体系:一是课堂教学运行体系,该体系是开放的系统,注重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终生负责;二是课外活动运行体系,包括校内活动和校外活动两个子系统。显然,教室的课堂是实施差异教学的主渠道,而课外活动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管理,确保正常运行。
第三、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 。差异教学特征之一在于民主性,没有教学的民主,就没有差异教学。为此,学校必须改变以往“家长制”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为差异教学开好“护航船”。
     我们相信,实施以上策略,能保证差异教学走向成功,选择这样的策略也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