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片面追求教师队伍的“年轻化”

 徐剑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青年教师,这无疑是大好事。但同时笔者发现有的学校出现极端情况,片面追求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如学校招聘教师年龄一定要在 35 岁以下,要求提拨干部男的不得超过 45 岁,女的不得超过 40 岁,连教研组长也要由年轻教师担任;还规定 55 岁以上的不得晋升职称,评先当优也没有资格。这样一来,年龄已成为选择教师   、竞争上岗、提拨干部的前提条件和首要标准。

首先需要说明,在教师队伍里应该保持青年教师的最大比例。因为青年教师脑筋灵敏,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教学中常与学生有心有灵犀的默契。他们奋发有为,是学校发展的希望所在,尤其提拨青年教师进入学校领导班子,更使教师队伍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但是,追求干部“年轻化”,并不要求教师队伍低龄化,否则教师都成了清一色的“青年近卫军”,也会影响教育事业。片面追求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势必造成师资的极大浪费,特别是一些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由于年龄不“在线”,不能提拨使用,被作为后备人才打入“冷宫”,造成他们发挥不了才能,实在是可惜。

片面追求教师队伍的“年轻化”,苦了老教师。现在有些学校把老教师打入“另册”,当成“昔日黄花”,“人老珠黄不值钱”,甚至巴不到把他们一脚踢开。显然,岁月沧桑,光阴荏苒,工作了几十年的老教师,黄金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他们的体力、精力的确不如年轻人,实际中也确有一些老教师教学不怎么样,工作业绩平庸,甚至体弱多病,无力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老教师都是“老马跑不过壮牛”,老教师也有老教师的长处。根据“智力形态理论”,人老智力未必衰退。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霍恩根据智力功能上差异,将人的智力划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形态。流体智力是指人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如反应能力、记忆广度、思维的敏捷性等。晶体智力则是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运用既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或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属晶体智力。卡特尔与霍恩等人研究认为,流体智力的发展与人的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发展在人的成年期到达高峰,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降低。晶体智力与文化教育、知识经验积累有关,它不但不因年龄的增大而降低,反而有增高的趋势。老教师流体智力确是不如青年教师,但晶体智力不比青年教师差,往往因知识经验积累较多而高于青年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长期积累的丰富的有关教育教学经验,更是青年教师望尘莫及的。老教师的晶体智力较高的优势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财富,如果学校利用得好,识途的老马一定会大有作为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人如果能从 80 岁向前活,有一半人可能成为伟人。”

从学校管理上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注意年龄结构。一位西方管理学家指出:“人员队伍形成的合理完整的年龄结构往往是事业成功的最有利条件”。教师队伍也应该是由“老马识途”的老年、“中流砥柱”的中年、“奋发有为”的青年这三类教师按一定合理的比例组成,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优势,各尽其能,各献其智,取长补短。当前必须反对片面追求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倾向,树立科学的用人观,既要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又要注意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启动“银发工程”。这样,才能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育可特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