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电教”而电教

 徐剑             

    现在   大家比较重视电化教学,知道电教媒体有很多的优越性,运用电教手段的积极性也很高,但也有部分教师缺乏对电化教学实质的正确认识,滥用电教手段,轻视传统的教学媒体,为“电教”而电教,主要表现在下列几点:          

     1 、仅靠电教媒体,该讲的不讲。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电教的特点,课堂上电教媒体使用种类多,展播的次数多,变换频繁,而对本身的语言媒体不能利用,     某些教学内容该讲的不讲解,该分析的不分析。一位历史教师教学《二万五千里长征》,新课开始就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录像和《长征组歌》的录音,接着用投影仪展示“红军长征路线图”。结合图形、教师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讲了一下红军的出发、经过和会师地点。最后剩下 10 分钟的时间,教师又打开录音机播放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从表面上看,这节课教师教得很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认真,但课后对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应具有的能力均未达到《大纲》的要求。为什么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教师仅依靠电教媒体,对于教学内容讲得太少,特别是对红军长征的原因、历史意义缺乏必要的讲解分析,学生尽管看了录像、听了录音,而并没有把握住学习的重点,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没能掌握,能力也没提高,同时也没有接受什么思想教育。可见课堂上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电教媒体,都离不开教师本身的语言媒体的作用。否则滥用电教媒体,该讲的不讲,不但达不到教学目标,反而有害于教学。      

    2 、依赖“带电作业”,   该写的不写     课堂上该写的东西,即指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黑板是用得最多的传统媒体。良好的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重点按一定的形式有系统有条理地显现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很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有的教师用上电教媒体,全部进行“带电作业”,忽视了板书,该写的不写了,甚至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不写一个字。“带电作业”手段无论多么先进,都不能完全取代板书。板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它自身的特性,如随时可用程度高,可以补充电教媒体的不足,教师即使“带电作业”,也不能丢掉板书,该写的还要写。     

   3 、追求媒体档次,   该用的不用   。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媒体档次,认为使用的媒体越高档越好,本来可以使用图片、图表或挂图就能说明问题的教学内容,硬要制成昂贵的幻灯片;本来可以直接用实物或模型演示的实验却制成了录像带;本来可以用小黑板抄写的习题也制成了电脑软件,这样既消耗了材料、人力,又浪费了教学时间。当然不可否认电教媒体优势远远大于传统的教学媒体,但这并不等于说,电教媒体可以代替一切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学媒体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冲击和变革,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学媒体后都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既使今天采用了多媒体网络教学也不能包办代替一切,传统的教学工具和手段仍然有用。只有多种媒体并存,各自发挥特长,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此外我们必须看到,与“带电”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使用方便,成本代价低。美国大众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说过:“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的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可见选择电教媒体应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如上电教课,黑板、实物、标本、表格、图表等这些价格较低的传统媒体还是要用的,该用的一定要用。          

   总之,电化教学要讲究效果,可以恰当使用媒体,注意适度性,克服随意性,别为“电教”而电教。

                                       写于20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