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          

  “做课”是对着公开课来的。大家知道,公开课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然而有的教师却善于做课,把公开课上成了“迎合课”、“表演课”、“包装课”,失去了公开 ` 课应有的价值,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1 、“迎合课”不可用。 迎合课是为了迎合某些评课标准或听课人的口味而上的。这种课在“优质课评比”中尤为常见,课上得好,可以得到听者一致称赞,授课者还能以“优秀”、“能手”冠之。显然对这种课,根据某些评课标准,确实可以举出许多优点,诸如“教学目标明确”、“讲授内容科学”、“课堂组织严密”、“教学方法灵活”、“板书精当美观”、“教态亲切自然”……。其实,“迎合课”中评不中用,许多教学环节都是为了迎合评课口味而设计,是牵强附会的表面文章。首先想一想,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学习效果好么?其次反思某些评课标准,本身就有问题,如教师“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方法灵活”,那么学生学法如何?学习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和训练?迎合这些“只评教,不评学”的标准去授课,对学生的学习有多少作用呢?因此“迎合课”不可用。         

   2 、“表演课”不可演。 有的教师认为公干课无非是表演给人看的,这就要追求新奇花样,说的、唱的、做的等各种手段都要来,尤其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不可少的。一位教师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前暗地里在讲台下安放了少量的火药,并接出导线与干电池连接,课堂上当讲到董存瑞抱着一个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时,他用脚突然按下了讲台下的电池开关,“轰”的一声响,火药引爆了,顿时教室里硝烟弥漫。这样的课堂表演简直是恶作剧。其实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情节并不复杂,只要教师讲授得法,人物动作以手示意,学生是不难理解的,根本不需要创设“硝烟弥漫”的教学情境。当然有些情境是必要的,但情境必须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不能为情境而情境,那种刻意追求情境,一味故弄玄虚的表演,对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好处,又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讲台不是舞台,教学不能演戏,“表演课”不可演。  

  3 、“包装课”不可取。 商品可以包装,课堂也可以包装,并且包装得“天衣无缝”、“万无一失”。“包装课”就是彩排课,有些公开课,从选择课题,制定教案,确定做法,到准备教具,直到学生的课堂行为,都无一不作精心策划。特别是对课堂上哪个学生发言?发什么言?发言的次序怎样,课前反复进行彩排。上课时,课堂表现确实热热闹闹,教师发问,学生就争相举手,发言者都是伶牙利齿,滔滔不绝。其实这样的课除了表面一层包装外,有什么价值呢?内容讲得不深不透,学生常常似懂非懂,无助于学生学有所得,既愚弄了听课者,也愚弄了学生和教者自己,“包装课”不可取。         笔者认为,公开课还是以实在为好,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精”字上花力气,在“活”字上做文章,在“巧”字上动脑筋,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别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不要片面迎合评课口味,去掉一切多余的表演,再不要把精力徒耗在无益的“包装”上了。教师一定要实打实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切勿“做课”!

                                            写于2003年5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