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后进生“滥辅导”

徐剑

    学习后进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转化后进生是教师经常做的工作。转化的常用方法就是对后进生多辅导,多辅导恰能提高后进生学习成绩。但在实际中有的教师也许对工作太负责,对后进生学习辅助过多、指导过度,课文反复讲,作业反复练,连在课间和课外活动的时间里也把后进生叫到教师跟前,或背书或做作业,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 " 滥辅导 "  " 滥辅导 "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后进生学习落后问题,不利于他们进步与成长。如若长期 " 滥辅导 " ,会产生以下弊端:

    一、   形成依赖性,不能培养独立学习习惯。由于经常“滥辅导”,使后进生在学习上形成依赖心理。书不会读不要紧,老师就来指导一句读一句;作业遇到困难,可以不必多动脑筋,反正有老师引导克服;题目不管做得对不对,自己无需检查,可以依靠老师矫正;课堂上可以不好好听讲,反正课后还有老师帮助复习。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养成依赖教师、依赖他人的坏习惯,甚至还会形成“条件反射”:有老师在才做作业,否则不学习。这种“保姆式”做法不仅使后进生完全失去了学习主动性,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影响到自立意识的培养,有害于良好人格形成和发展。

    二、   处于饱和状态,不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标准和要求,不断增加后进生学习时间,从而造成学习疲劳,效率降低。教师是“陪太子读书”,长时间使用单调乏味的辅导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缺乏自己应有的学习兴趣,自然会产生厌学情绪,往往人坐在书桌前,而目光呆滞,心不在焉,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饱和状态”,即学生的大脑处于饱和状态,失去了学习兴奋点。就像一个人的胃处于饱胀状态时的感觉一样,任何美好的食物都引不起他的食欲。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追求真理的欲望。”后进生在处于饱和状态下,被教师强迫听辅导,没有丝毫兴趣,把学习当成一种苦不堪言的负担,这样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还会扼杀学生正常发展的欲望,损害他们身心健康。

    三、   只能机械学习,不能提高学习能力。应当看到,后进生确实学习能力差,对于一项同样的学习内容,一般学生靠课堂上教学基本就能掌握,后进生必须经过课后个别辅导才能掌握,仅辅导一次还不行,必须辅导两次、三次以及多次,反复强化才能解决问题。为了让后进生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他们课文一次又一次背,生字一遍又一遍写,习题反来复去做。不可否认, 这样辅导恰能提高后进生某次考试分数。但成绩提高只是暂时的,学习能力不一定有提高, 即使这次多考十分,过了一段时间,教师如放松了“补差”,到下一次考试分数又下降了。 这是因为“滥辅导”造成了后进生只会 机械学习,不能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掌握的知识也是死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机械模仿,不能灵活应用,所以后进生考试成绩的提高仅仅是暂时现象

    后进生一定要转化,但转化的方法不能用“滥辅导”,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首先、教师必须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研究后进生,探讨如何开掘他们的潜能,在培养他们能力上下功夫。 后进生是否转化 不能以某次分数为唯一标准 ,应以学习能力来衡量。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往往要在学生高一级的学习中,才能表现出来。”教师把 后进生能力提高了,到了高一级学习就能 表现出 好的成绩。其次、要注重后进生自主意识的培养,让他们明确这样的观点:成绩要靠自己努力来取得。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主动、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再次、教师要对后进生学习方法上多指导,遇到难题要启发他们多动脑筋,尽力自己解决,教师只能给予适当的提示和点拨,不能包办代替。总之只要不用“滥辅导”,做到辅导适当、合理,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写于20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