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法规

普法宣传

法治论文

知识检测

    徐剑论文: ●如何建设“法治江苏” ?   ● 浅谈法治城市建设的六要素   ● 试说法治文化建设实践路径   ● 坚持“四个注重”,深入推进“法治江都”建设


 

坚持“四个注重”,深入推进“法治江都”建设

 

徐剑

 

近年来,我区社会各界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真抓实干、勇于实践、积极推进“法治江都”的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绩,荣获了“全省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县(市、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总结“法治江都”建设的成绩和经验,笔者建议,为深入推进“法治江都”建设,全力构建“法治建设先导区”,必须坚持“四个注重”,即注重普法宣传,强化公民法治素质提升;注重阵地建设,强化法治环境氛围营造;注重活动载体,强化法治文化展示:注重法治惠民工程,强化法治实事项目高效实施。通过坚持“四个注重”,实施民主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普遍守法、有效监督等各项任务,逐步实现全区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使江都更好、更快、更富创造性地实现国家在民主和法治方面的基本要求和基本价值。

一、注重普法宣传,强化公民法治素质提升

“法治江都”建设第一目标就是要让公民形成法治意识,明确什么是法,有那些法,如何用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最基础的工作是普法教育,特别是作为“法治江都”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的法制宣传必须先行。只有扎实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治思想,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质,才能为深入推进“法治江都”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当前我区正在进行“六五”普法。为开创普法工作新局面,必须做到三个“抓好”:第一,抓好重点内容。坚持以宪法为核心,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理念教育。特别是通过普法,要不断强化公民法治意识。目前我国民众的法治意识还是不强,虽然通过多年的普法宣传,我国民众的法治意识较之以往有很大提高,公民权利意识萌发,公民维权行为呈现出增长趋势,但遗憾的是大家法治意识的增长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号式宣传上,不少人没有真正形成法治理念。公民的法治理念难以确立,法治文化就难以真正形成,所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仍是“六五”普法的重点。第二,抓好重点对象。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第三,抓好重点阵地。“六五”普法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在普法中的作用,办好专栏、专刊和各类法制宣传教育专题节目,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我们江都区历来注重普法宣传。几年来,我区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广泛实施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全民普法教育,以七个普法中心为龙头(法治文化汇展中心、现代农民普法中心、现代市民普法中心、公务员普法中心、流动人口普法中心、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中心和青少年普法中心),开展了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等“六进”活动。通过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了广大公民法律素养,提高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政能力,初步形成了崇尚宪法和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社会环境。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特点,我区每年开展了不同系列普法活动:一是为农民普法,如围绕农民迫切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和法律知识讲座,大桥镇司法所编印普法小报200多期及时入户发放到农民手中;围绕农民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农民工法制宣传周和法律服务沿江行、园区行专项活动。二是为企业普法。将企业普法与生产经营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每年区工商、劳动、税务、公安、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都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辅导、法制讲座、交流会等形式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三是为学校普法。全区所有中小学配齐了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班长。每年都安排一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月,充分发挥学校法制宣传栏、班级法制黑板报作用、广泛开展“与法同行”宣传教育活动。四是为全社会普法,如“五巡”普法,即围绕宪法、专业法宣传,组织法制宣传车巡游、普法小分队巡讲、法制小戏巡演、法制戗牌巡展、法制电影巡播等,将法律知识送到家家户户。江都区尽绽普法之花,一直走在人家前头,“一五”、“二五”普法教育被表彰为省级先进,“三五”、“四五”普法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

二、注重阵地建设,强化法治环境氛围营造

一定的法治建设依托一定的环境背景,建设“法治江都”更离不开一定的环境背景条件,其中阵地建设便是“法治江都”建设的重要环境背景条件。我们江都区特别注重阵地建设,按照江苏省《关于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建筑了一系列法治阵地,主要有:

1、法治广场和公园。前几年,江都区先后建成了龙川法治文化广场、生态公园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法治文化广场;今年为配合“崇尚法治、建设名城”系列广场活动,建成了江都法治公园。江都法治公园由法治之路、法治释义、法治人物、法治谜语、法治故事、宪法释义、法治书院、法治剧场、问法堂、法治之舟、法治长廊等11个单元组成。通过漆器、青石浮雕等形式,把中国法律发展沿革、现代法律主要内容以及著名的法治人物和故事融入亭台楼阁,让群众在游乐中学习法律知识、感受法律文化。

2、法治一条街。江都区按照“主题鲜明、格调高雅、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各镇普遍建立了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和法治长墙,如区人民法院法治文化长廊、樊川镇法治文化圈等。

3、法治工作室。江都区积极将区法治服务中心向镇、村(社区)基层一线延伸,努力构建市、镇、村三级法治服务工作体系。不少乡镇已经“五室具全”,即都有法律咨询室、法律调解室、法律援助室、法律图书室、法律学习室,及时解答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群众乐见、乐闻、乐学、乐用。特别是建设以群众名义命名的村(社区)法治工作室,更是法治阵地建设的一大亮点,如仙女镇推行了龙川社区“周兵法治工作室”、七闸村“广宽法治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村(居)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维权的作用,突出了人民群众是“法治江都”建设的主体地位。

4、书籍报刊阵地。在区镇一级,充分整合图书馆、文化馆、新华书店等书籍报刊的资源优势,开辟新的法治文化建设阵地;在村居一级,普遍建立农家书屋,向广大居民免费提供各行各业的法治类书籍等。

5、电台网络阵地。江都区紧紧依托江都电台、电视台、江都快报、新浪江都等平台,开设法治栏目;今年将举行“法治江都论坛”,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征集评选,开展法治文化专题宣传“接力棒”,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

江都区阵地建设成绩是显著的,但对以上5类阵地,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强化,充分高效地发挥其功能。

三、注重活动载体,强化法治文化展示

建设“法治江都”必须要有一定的活动为载体,否则,离开活动,法治文化也就无法表现出来,也就无法展示“法治江都”建设成果,所以开展活动是“法治江都”建设的重点工作。

多年来,我们江都区注重活动载体,坚持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了丰富多彩法治文化活动,特别是下列类型的活动,成绩更为显著:

1、艺术型活动 。全区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治文艺演出,组织法治文艺调演评比,共创作各类法治题材的文艺节目30多个,组织调演、汇演60余场次。此外,先后举办了九届“少儿音乐晚会”、“茅台王子酒之春”扬剧晚会,进一步宣传了法治艺术文化。现已推出不少艺术精品,如扬剧《芦花恋》,获扬州市新作调演最高奖;舞蹈“运河长”获省第三届莲花奖演出和创作金奖、五星工程奖银奖;舞蹈“乡之韵”在省莲花奖第二届社会舞蹈比赛中获表演金奖、创作银奖。

2、创建型活动 江都区开展了各种创建型活动,如创建 “学法中心户”、 “社区普法五星户”、 “法治书屋”、“法治文明小区”、“诚信守法企业”、  “十佳法治文化建设学校"”、“十佳法治文化建设基地”等,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创建 “法治建设先导区”,对于进一步推进“法治江都”工程建设,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意义更为重大。

3、竞赛型活动  。我们江都区先后举办了法治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故事、春联、短信大赛;组织了法治动漫画、宣传招贴画作品展、法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开展了法治文化建设评比表彰活动,如组织了“法治江都好新闻”、“法治江都建设新闻人物”、“法治江都建设新闻事件”和“十佳法治文化建设基地”、“十佳法治文化建设学校”等“双十佳”评比活动。通过法治文化征文比赛,有力地繁荣了法治文化创作;通过开展法治文化评比表彰活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法治文化建设氛围。

在新的形势下,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江都”建设,强化法治文化展示,必须把法治文化活动更加深入开展下去。如何深入呢?笔者建议做到“五个结合”:

第一,结合民俗文化开展活动,如江都区不少乡镇仍有庙会,通过举办庙会,进行法治文化宣传展示。

第二,结合地方文化开展活动,如结合邵伯秧号子和锣鼓小牌子、武坚莲湘花鼓、大桥三江锣鼓、丁伙舞龙狮等,既为法治文化展示提供了新载体,也使地方特色文化增添了新活力。

第三,结合企业文化开展活动,如结合“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能有效展示企业法治文化,营造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法治文化氛围。

第四、结合校园文化开展活动,如开展 “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让法治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法治江都”建设成果展示,打造有利于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法治文化环境。

第五、结合社区文化开展活动。现在江都不少社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文化活动,如文艺表演,健身舞蹈,我们要利用这些条件,让法治文化进社区,做到“法治人物大家评、法治故事大家说、法治影视大家看,法治歌曲大家唱、法治舞蹈大家跳、法治节目大家演”。

四、注重法治惠民工程,强化法治实事项目有效实施

为进一步加强“法治江都”建设,今年江都区围绕构建“法治建设先导区”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8件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分别为:建立以工资保证金为重点的日常监管机制、加速推进三期连片环保工程建设、构建新时期预防职务犯罪人民防线、加快五大类农产品溯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监管平台、开展农机安全法制宣传教育等。 8件法治实事项目是一项“法治惠民”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对于健全完善“法治江都”长效机制,提升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满意度,意义重大。因此,一定要注重法治惠民工程,强化法治实事项目的实施。对法治惠民工程实施,笔煮建议注意三点:

1、组织上,要在“力”字上做文章。法治实事项目的实施,必须组织有力,要在“力”字上做文章。要有一个机构,来发挥组织领导职能。如区委政法委、区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可以和区政府法制办、综治办、纠风办、区司法局、区法学会进一步合作;特别要加强党委领导下的分工合作制,以便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去影响、推动法治实事项目的实施。此外,司法行政部门要与区委政法委、区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区法学会、区法制办、综合办以及城市管理局等机构合作,力争在法治实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应有的组织治理作用。

2、管理上,要在“严”字上花力气。法治实事项目的实施,管理要严,要在“严”字花力气。8件法治实事项目都有具体内容、阶段目标及责任部门。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严格按程序实事办理。严格项目管理、工程推进、过程评估,特别在实事办理过程中,法治办要组织和督促机关部门,严格运用法治手段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治建设的成果。

3、考评上,要在“实”字上下功夫。考评应是法治实事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的职能,考评体系的设计和组织考评应由该组织进行。实施考评,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在“实”字上下功夫。对每个法治实事项目,每个实施过程,每个具体指标、每个细微地方,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考评。